摘要 如果国企利润的增长并不能传导和带动民企利润增长,反过来还可能对民企的利润空间造成挤压的话,未来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仍会下降,这不利于工业企业利润整体增速的持续回升。国家统计局3...
如果国企利润的增长并不能传导和带动民企利润增长,反过来还可能对民企的利润空间造成挤压的话,未来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仍会下降,这不利于工业企业利润整体增速的持续回升。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6.8亿元,同比增长31.5%。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29.2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23个百分点。但内部结构分化非常明显,这种结构分化表明,未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能否持续,需要关注国企与民企、上游与中下游以及投资与消费这三者之间是良性“传导”还是形成“挤压”。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回升
一是“去产能”带来的上游工业品价格上涨是工业企业利润回升的主因。2016年政府在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推行“去产能”,供给的收缩使得这些行业的产品价格出现了快速回升,进而带动整个工业品价格的上涨。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3%,涨幅比上年12月份提高1.8个百分点。
其中,2月份PPI上涨7.8%,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初步测算,因出厂价格上涨7.3%,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1664.3亿元,因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加约9362亿元,收支相抵后,利润增加约2302.3亿元,增量比上年12月份明显扩大。因为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增加约占到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22.7%。
二是“降成本”成效初显,工业企业单位成本和单位费用下降加快。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1元,同比减少0.28元,而上年12月份为同比增加。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合计为7.7元,同比减少0.46元,比上年12月份多减0.32元。成本的下降也有利于工业企业利润的恢复性增长。
三是“去杠杆”取得明显成效,工业企业负债率下降。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02.7万亿元,同比增长7.8%;负债合计57.7万亿元,增长6.6%;所有者权益合计45万亿元,增长9.2%;资产负债率为56.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负债率的下降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的利息支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经济的整体杠杆率。
二、工业企业利润的结构分化值得关注
虽然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出现大幅回升,但其中的结构性分化仍值得关注:
一是利润回升主要集中在上游行业,中下游行业的利润回升并不明显。1-2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仍有5个减少。其中利润增速最快的主要集中在上游,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均由同期亏损转为大幅盈利。
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21.1倍,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利润增长1.3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1.2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增长65.9%。
而中下游行业的利润增速回升并不明显,不少还出现下降,如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利润下降39.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下降10.9%,其他制造业下降1.6%。
二是国有企业利润增速明显高于民企。由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行业主要是国有控股企业,这些行业的利润回升也直接导致国有企业效益明显复苏,1-2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0.2%,而上年12月份则同比下降11.6%,其中,中央企业增长66.3%,而上年12月份则下降17.3%。但与此同时,集体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则只增长9.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也只增长了14.9%,大幅低于国企利润增速。
三、“传导”还是“挤压”决定利润回暖能否持续
虽然2017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大幅回升,但由于其内部存在明显分化,利润回暖的趋势能否持续应该关注国企与民企、上游与中下游以及投资与消费这三者之间是良性“传导”还是形成“挤压”。
一是关注国企对民企利润是“传导”还是“挤压”。由于国企利润回升幅度明显高于民企,而一直以来市场就有“国进民退”的担忧,如果国企利润的增长并不能传导和带动民企利润增长,反过来还可能对民企的利润空间造成挤压的话,未来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仍会下降,这不利于工业企业利润整体增速的持续回升。
二是关注上游行业对中下游行业的价格传导效果。在工业企业中,上游的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目前仍是大型企业所主导的,竞争并不充分,大型企业提价比较容易。而中下游生产企业的市场结构则相对比较多元,其定价权也相对有限。
这种市场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在上、中下游之间、以及在PPI与CPI之间传导并不顺畅。比如价格上涨比较容易由生产资料传导到生活资料,但比较难向CPI传导。这就会导致上游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直接带来中下游企业的成本上升,但中下游企业则很难通过其产品的涨价将这种成本转嫁出去,结果就是上游企业盈利对中下游企业盈利形成了“挤压”而不是“传导”效应。
三是关注投资与消费之间的背离。2017年1-2月的宏观数据公布之后,市场普遍关注的是投资增速的加快。 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但市场似乎忽视了与投资数据同样重要的消费增速的放缓:今年1-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增速比去年12月回落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
扣除价格因素,1-2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只增长了8.1%,增速比去年12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1个和1.4个百分点。消费增速的放缓幅度远大于投资加快的幅度。
由于我国消费在GDP中占比及贡献率已经超过投资,因此消费减速的问题其实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由于投资增速回升主要依赖基建投资,而基建投资则是政府和国企主导的,这种增长模式再度强化,其实不利于整个经济体就业的增长(因为民企是就业的主力军)和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的增长,从而可能再次出现投资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而一旦消费回落,整个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回暖的基础就不复存在!
(本文作者介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