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既要有新的观念和理念,也要在技术上有更多的创新,同时要完善能源链、环保链。”10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在2019年钢协环保节能工作委员会年会暨环保节能技术交流会上分享了关于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思考和体会。
构建科学规范的环保长效机制
迟京东肯定了我国钢铁工业在绿色发展上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优秀钢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在绿色发展的路上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批节能环保技术和指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与2005年相比,2018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降至555千克标准煤,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幅缩小,其中一些企业指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吨钢耗新水量由8.6吨下降到2.75吨,水重复利用率由94.3%提高到97.88%。重点钢企在节水和废水治理减排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吨钢外排废水量由4.71吨下降到0.74吨,降幅为84.3%;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83千克下降到0.53千克,削减幅度为81.3%;吨钢烟粉尘排放量由2.18千克下降到0.56千克,削减幅度为74.3%。
中国钢铁行业是节能环保意识觉醒较早、措施最实的工业行业,节能环保工作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一直走在工业领域的前列。目前,中国钢铁行业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装备,有搞好节能环保的优势。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制约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短板。”迟京东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尽管钢铁工业涌现出一批节能环保水平先进的绿色领跑企业,但从整体来看,企业环保水平良莠不齐。一些钢企还没有实现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甚至有些企业节能环保投入很低,存在明显的无组织排放问题。虽然这些企业不是我国钢铁工业的主流,但其对环境的破坏和给钢铁工业整体形象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迟京东指出,这就需要构建科学规范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坚持严格监管与有效激励相结合,突出差异化管理。目前,钢铁行业绿色产品评价体系、环保信用体系尚待建立健全,对不同环保水平企业的公平、公正监管也有待进一步落实到位。钢协期待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根植“谁环保谁获益”的理念,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环保违法成本,调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在产能结构方面,让实现了超低排放的企业充分释放优质产能,同时限制污染物排放量较高的产能,才是推进绿色发展的正确做法。
主动应对环保困难和挑战
进入新时代,在绿色发展的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钢铁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实行的全球最严格的超低排放标准无疑让钢企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迟京东认为,钢企不能把这些高标准、严要求当成负担,而是要正面看待。钢企一方面要想办法补短板;另一方面要正视困难,着眼长远发展,早动手,变被动为主动。
一是创新绿色关键核心技术,引领绿色发展。在全球钢铁工业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倒逼下,我国一些优秀钢企已经掌握了世界领先的节能减排技术。迟京东指出,中国钢企要乘势而上,力争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革命性变革。要瞄准新一代清洁高效可循环生产工艺技术,突破一批核心、关键、难点技术。
钢铁未来的突破性技术很可能都是跨产业、跨领域的,这也说明钢铁行业关注的领域不能仅仅限于传统的钢铁,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共创共享的利益机制,涵养协同文化,逐步建成集合各方面力量的、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另外,还要积极发挥钢铁生态圈各方作用,共同创建有生命力的、与时代同步的、崭新的系统,使我国的钢铁体系结构更合理、更经济、更绿色。
二是自觉树立大生态观,引领循环经济发展。近年来,钢铁行业积极倡导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产品,协同促进钢铁与其他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很多优秀钢企实现了多产业耦合发展,丰富了钢铁生产功能,发挥高效能源转换、消纳废弃物功能作用,并具备资源化功能;实现了与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市政等多行业间的横向耦合、生态链接、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实现协同低碳发展。
钢铁工业大生产本身和发展循环经济所蕴含的绿色价值,尚未得到正确评估和充分挖掘,需要充分挖掘并加以利用。同时,各产业间的政策和利益壁垒也制约着钢铁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钢铁工业在实现“中循环”“大循环”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与供热、电力、石化、建材等行业企业合作以及进一步挖掘钢企服务城市、服务社会的潜力等方面,仍需要政府这只“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钢铁行业要以更高的站位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利用构建钢铁产业生态圈的机会,主动进取,释放绿色钢铁的无限潜能。
三是构建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引领全产业链绿色发展。钢铁工业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流程制造业本身的节能环保,企业必须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全生命周期管控及评价,可以促进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展现钢企的社会担当,引导社会公众对钢铁产品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
近几年,中国宝武宝钢等企业开发了LCA(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决策模型和数据不确定性分析平台,赋予了钢铁行业用数字化手段记录钢铁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能源资源消耗、对下游产业节能减排的贡献等环境绩效信息,继而衡量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能力,使我们能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关注原料、运输、生产、回收等全过程,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突出环境效益,增强产品竞争力。迟京东认为,下一步要继续引导并协同下游用钢产业进行绿色消费,以全生命周期理念体现钢企对全社会节能减排做出的贡献。
四是协同智能制造推进智慧绿色发展。钢企通过数据建模和智能分析,让“能源数据说话”,从而实现能源数据价值最大化利用。智慧能源管理应该是企业IT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能源信息化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搭建环境智能数据平台,充分利用IT技术和产业发展的5个要素“云、物、移、大、智”(即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采用以感知为先、传输为基、计算为要、管理为本的理念,实现环境监测监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构建智慧应用平台,为环保日常业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达到“测得准、传得快、算得清、管得好”的智慧环保总体目标。
迟京东指出,在构建完整的钢铁产业数据信息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钢铁行业节能环保数据资源,搜集好数据、保护好数据、运用好数据,为企业生产经营、“对标挖潜”、决策分析提供更充分、更可靠的数据分析基础。
“伴随新中国70年的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钢铁产业在迎来高质量转型发展重要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加严苛的环境挑战。让我们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共同奋进,迎接新的挑战,共同期待智慧绿色钢铁梦工厂的实现。”迟京东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