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到运输流通,头部企业正积极转型智能制造,并围绕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展开新一轮布局,锻造竞争新优势。与此同时,央地加强版支持举措正密集出台,强化资金、技术、支撑平台等举措,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培育智能制造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驱动产业变革,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走进位于武汉的联想产业基地无尘车间,一群工业机器人正与工作人员一道,行云流水般地完成手机组装、测试、检验、产出等多个环节的生产工序。据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园区管理总监周迅介绍,这条生产线名为“量子线”,由许多外形一样、功能不同的自动化模块嵌入组成,通过不同生产模块间的灵活互换,可快速调整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参数。从6月初投产到现在,其产量已由每小时50台左右增长到了现在的125台。
联想“量子线”是我国智能制造加速发展的缩影。在湖南,三一重工18号厂房被称为智能化“灯塔工厂”,该厂房已成功建设港口机械、路面机械等多个工程机械设备装配生产线,实现生产周期压缩40%,产能提升50%。在甘肃,甘肃电信和华天电子依托5G技术改造了生产车间的AGV小车,可根据指令将物料运输至指定地点并实现快速移动不中断。
在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下,头部企业正在竞相加码和升级智能制造布局。腾讯日前宣布将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产品方案、大数据与AI的工业场景创新方案三大战略方向展开智能制造布局。阿里巴巴也提出构建出云、端、智、造融合的新制造体系。根据赛迪智库日前发布的《智能制造政策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已接近1.5万亿元。
“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认识到,智能制造不仅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所长程楠表示,在全球产业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有利于对冲不确定性风险,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也表示,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加速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有利于缓解疫情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造成的堵点问题。而5G、人工智能等通用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制造业提供了科技赋能的新机会,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扩能、提质、增效。
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政策体系正不断完善。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指出,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主要负责人日前表示,将加大帮扶企业力度,大力支持引导企业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技术创新结合,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工信部也提出,将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特点,依托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面向全产业链的技术供给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应用服务能力,为打造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地方也相继推出真金白银支持政策,推动企业智能制造转型与项目落地。9月8日,广东省提出将分批组织遴选“广东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优先提供智能制造公共平台、技术、需求对接,以及展会、人才、金融等各项资源。天津明确支持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重大项目、平台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平台,给予项目总投资30%、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等。
不过,专家也指出,传统企业、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缓慢,产业生态体系尚不完善等依然是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
程楠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集中在大企业,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后一段时期,要把试点企业在智能化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向更多中小企业推广,并着重解决其缺资金、少技术等困难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能制造创造了机遇。”坤湛科技创始人兼CEO闵万里对记者表示,信息技术将上游制造业、下游产业链与终端消费者连接起来,使产业链大中小企业实现同频共振。下一步需要瞄准市场导向,强化协同效率来提升产业链效率,面向中小企业鼓励建立行业先行标杆,强化政策、资金和人才激励。
程楠建议,下一步可引导有能力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开发适宜于行业智能化改造的整体解决方案APP,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降低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成本。同时对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给予更多财政支持,比如采用政府“创新券”等方式,对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发生的咨询服务费用、技术改造投入、后期运维服务等给予补助。
刘向东也表示,需要面向中小企业筛选出重点项目,确保新的技术投入有效,提升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评估项目的中长期收益,同时在项目审批等政策方面提供支持,并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