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
1. 沾棍成灰黑色
2. 放入水中的臭味
3. 棍样薄,表面发泡
4. 熔液温度高,流动性好
5. 电极上光快
6. 弧光声响大
造成原因:
1. 配料计算不准确
2. 炉料析离,局部炭量增多
3. 碳素炉底,炉衬被熔液浸蚀参与反应
解决措施:
加矾土
二、炭少——
特征:
1. 粘棍发黄无光泽
2. 棍样厚
3. 熔液粘度大,料面火苗不旺
4. 电极上升慢,电流稳
5. 弧光声响低沉
造成原因:
1. 配料计算不准确
2. 炉料离析,局部缺炭
3. 运输过程碳的损失或混合不匀,配比失调
4. 塌炉次数多,碳飞扬损失大
解决措施:
增碳
三、断弧——
特征:
1. 无电流
2. 电炉沉默无声响
造成原因:
1. 电极起动过多,炉料遮断弧光
2. 因大反应电极头部凝有硬块,落不下去
解决措施:
1. 落电极
2. 重新起弧
四、嗤炉或喷炉
特征:
1. 前兆,下料不正常,电流不稳,弧声不正常
2. 炉液随气体从料面“嗤”出,形成“火山口”,严重时形成“喷”炉
造成原因:
1. 炉料配比不当
2. 炉料过细,料层过厚,矾土质量差
3. 透气性不良
4. 炉料塌落,反应加剧
解决措施:
1. 定期放气,掌握料层厚度和原料质量
2. 打掉“火山口”,造成熔洞放气
3. 活动电极,调节透气性
五、大反应
特征:
1. 弧光声响大
2. 全炉剧烈沸腾
3. 炉液大量上涌
造成原因
1. 炉气排泄不出
2. 炉料大量崩落
3. 炉液沸腾
4. 长期悬料
解决措施:
1. 停电
2. 反应后速降电极
3. 速捣碎凝结块
4. 加炉料保温
六、烧结和塌炉
特征:
1. 炉料突然下塌,常伴有嗤炉,喷炉,有时发出断弧,大反应等现象
造成原因:
1. 乏料过于集中
2. 料层厚度不稳定
3. 输入功率不均衡
4. 矾土质量差,细粉多
5. 出现“悬料”现象
解决措施
1. 控制矾土质量,正确加料,控制乏料加入速度
2. 保持料层均匀稳定
3. 及时活动电极
4. 人工强制消除悬料
七、结盖
特征:
炉料烧结成硬盖和熔液分离,造成熔液过热,炉况不稳,常发生在控制或精炼阶段。
造成原因:
1.反应时处理不当,传料不及时
2. 电流大,电压低
3. 两电极距过大
4. 矾土SiO2高,细粉多
解决措施:
1. 缩小电流,提高电压
2. 经常拍打炉料
3. 活动电极
4. 调整配比
5. 覆盖矾土或微粉,一定时间后,进行处理
八、硬隔(结底)
特征:
沾棍深度不够,插入费力或插不进
造成原因:
1. 下料过快或下硬块较多,配比不准
2. 输入功率不足,炉内温度低(熔液)
解决措施:
1. 降低电压,控制下料,调整配料比
2. 起弧后可采用全矾土开炉料,打好基础
九、沉寂相与活跃相
特征:
沉寂相不下料或下料不下塌,料面火苗弱,炉气少与活跃相有明显差别
造成原因:
三相抗阻不平衡
解决措施:
1. 减少活跃相电流
2. 在沉寂相强制下料
十、漏炉
特征:
漏炉前炉内碳量突然增多,熔液翻滚不定,电极升降超过正常,有时反而下降。
造成原因:
1. 修炉质量不好
2. 熔液过热
3. 碳量不足
解决措施:
1. 发现预兆可向炉内加刚玉乏料或加入微粉,矾土
2. 提高电压
3. 必要时提前停炉
十一、断电极和电极脱落
特征:
1. 电极折断后出现无电流或炉内强烈打弧光现象
2. 电极脱落后,升降电极无效果
造成原因:
1. 电极质量差
2. 夹持位置不当
3. 安装时固接不紧
4. 电极和炉料浇结
解决措施:
1. 开炉前认真检查
2. 停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