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4年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回升,表明制造业延续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6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50.7,虽比初...
2014年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回升,表明制造业延续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6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50.7,虽比初值下降0.1个百分点,但重回50枯荣线上方,官方PMI与汇丰PMI双双上升表明中国经济企稳回升迹象明显。
几个显著特点备受关注。各分项指数普遍回升。新订单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为去年10月以来的高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积极性上升,市场开始回暖,对经济前景看好。生产指数为53.0%,比上月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生产在继续回升,企业开工率在提高,说明市场需求旺盛起来,信号已经传递到了实体生产企业里。最大的特点是新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的差值为年内最小,市场和生产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生产指数在构成PMI的5个分项指数中为最高,并继续保持在52.5%~53.0%,是PMI持续平稳回升的稳定器。同时,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上,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都位于临界点以下,说明企业采购活跃,生产加速,拉动了快速消化原材料库存以及市场销售出现起色带动企业去库存化提速。汇丰指数显示,成品库存下降幅度达到2011年9月以来最大。
最值得注意的是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为去年12月以来的高点。得益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近期经济好转,外需回暖,二是我国支持外贸稳定增长、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改革措施效果显现,促使制造业出口形势进一步好转。
无论如何,6月PMI连续四个月回升表明,一系列微刺激政策效果开始在实体经济中显现;需求温和改善,经济渐入复苏阶段;微刺激释放货币信贷基本瞄准了靶心,并没有进入仍旧低迷的房地产领域,这是一个可喜局面。
本届政府沉着应对,以释放改革红利为抓手,放权于市场和社会,较大幅度减税降费,培育经济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不强刺激原则,采取微刺激、定向调控做法,使得经济终于放缓下行步伐。
但必须清醒看到,这种成效只是初步显现,复苏的脚步仍没有站稳。从6月PMI分项数据看,进口指数、从业人员指数等仍位于临界点以下。6月份,进口指数为49.2%,虽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但仍连续七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企业对进口原材料的需求依然偏弱。说明推动PMI上升的动力并不均衡。
这就要求稳增长的一系列微刺激、定向调控政策必须继续发力。包括定向降准、定向信贷投放、定向降税免税、定向降费免费、定向外贸出口政策措施等。最重要的是要在精准上做足文章,让定向调控确实瞄准靶心。这个靶心就是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民生工程项目。包括“三农”、中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建设、中西部铁路建设等。货币信贷、财政释放的资金必须确保用到这些项目上。
这就要求必须继续大幅度对实体经济薄弱行业实施减税免税、降费免费政策;继续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门槛,大幅度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通过货币财税政策调控,使得实体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形成政策洼地,吸引货币信贷流动性流向实体经济,疏通其进入实体经济的血脉。稳出口必须稳汇率。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6以上波动是稳定出口的重要措施。
总之,只要把握好“定向调控、精准发力”微刺激政策的火候,中国经济就能够彻底摆脱低迷,走向全面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