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4%,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3个百分点;工业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
(编者按: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4%,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3个百分点;工业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面对工业增速回落、第三产业增速上升的情况,业界一些评论认为,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地位和结构将有所变化。对此,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5月24日召开的中国工业论坛上发表主旨报告指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在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中起着带动和支撑作用,当前工业领域存在的问题是结构性矛盾,政府仍需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工业界的紧迫任务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图为李毅中在论坛现场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工业新闻网等媒体的采访
5月24日下午,中国工业论坛第二单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作了题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当前需关注的几个问题》的主旨演讲,主要就涉及工业领域五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度分析和解读。
社会投资结构要向技术改造需求转变
李毅中在演讲中首先关注了投资问题。他认为,应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大力调整投资结构,加大技术改造,提高投资效率。
根据统计,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4.7万亿元,与GDP总量比高达78.5%,估算投资率大于50%,投资效益系数不足0.1。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长17.6%,回落3.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5%,回落2个百分点。
李毅中建议,应加强调控,防止房地产过度扩张,抑制城市盲目扩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从长计议,工业投资要有进有退,
李毅中强调,要亟需控制总量、调整投资结构,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实现内涵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尽快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他建议将技术改造占工业投资比例由42.5%,提到先进省市的65%。从国际上看,美国在1947年-1978年工业化前后,技术改造占工业投资比例达69%,西欧诸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50%左右。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政府、企业都要承担责任
李毅中在报告的第二部分,指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须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要落实到政府、企业两个层面。
他表示,2011年、2012年没有完成节能减排预期目标,2013年有好转,单位GDP能耗下降3.7%(今年一季度下降4.3%),总能耗37.5亿吨标煤增加3.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降到0.48,4项减排指标达到要求。预测到2020年,经过努力,我国总能耗控制在48亿吨标煤。
李毅中坦率地表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做三件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现资源价税、环保税费改革,试行节能减排交易;生态文明纳入规划实施,改进政绩考核。
李毅中指出,严峻的环保形势倒逼工业经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淘汰落后、化解产能过剩,坚持完善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他特别指出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环境“第三方治理”。
落实支持实体经济,从源头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在演讲中,李毅中直言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实体经济呈空心化、边缘化趋势。
据统计,2013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3万亿元,增长12.2%,但主营业务利润只增长4%。工业增加值率不到23%,继续下降。工业产值增加率前几年是26.5%,去年降到23%。今年1-2月规上工业企业百元主营收入成本85.18元,上升0.72元。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很多依靠融资、理财、证券、房地产等副业维持生存,工业销售利润率低于6%。
李毅中坦承,中国企业负担是世界上比较重的,众多小微企业普遍反映“五险一金”负担重,希望实行“差别”政策。对此,他提出要大力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效益,国家应从金融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李毅中表示,虽然减税减负出台了有关政策,仍需加大力度、提高额度。2013年全国贷款总量71.9万亿元,同比增长14.1%,总量不小,增长较快,但信贷投向亟需改进:房地产过度扩张占用了大量贷款,去年投资增长33%;过剩产能、落后产能无力还本付息。政府负债包括负有担保责任债务总额30.3万亿元,地方20万亿,再加上银行体外循环占用,“水到地头干”,流到企业的融资额度就不多了。金融领域贷款结构有问题,利率较高。
因此,为解决企业负担较重的问题,李毅中认为还是要从源头解决,抑制盲目扩张;仍需落实支持实体经济,从源头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他特别对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表示欢迎,希望借此开辟新径,让民营资本进入制造业,创新金融业态,助推和倒逼金融体制改革。
落实化解产能过剩 推进企业创新驱动
在谈到落实化解产能过剩《指导意见》,研究解决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李毅中直言不讳地表示,国际上超过产能8%即属过剩,而我国工业所有行业几乎都过剩,产能利用率低、价格下跌、行业亏损、环境过载,产能过剩现象普遍存在,如钢铁、造船业、水泥等行业,主业亏损,资源环境过窄,生产能力存在严重过剩。
虽然工业主管部门多年努力落实化解产能过剩,但成效不大。究其原因,李毅中认为各方认识不统一是主要问题,过剩责任不在企业在政府,必须改变地方政府依据GDP考核政绩的做法。
目前,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去年10月出台了化解过剩产能指导意见。在推进过程中,李毅中指出,人员下岗待业、资产处置和银行坏账、影响当期当地GDP增幅是实施中的三个突出问题,要妥善处置、减少损失,银行要支持化解措施。此外,
政府在实施中应不断丰富思路,改进分税制,减少上项目盲目冲动,扩大直接融资,增强筹投资上项目的市场约束和自律。
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二产三产协调融合
李毅中在演讲中谈到最后一个问题时,对业界有关国民经济将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的论点表示不敢苟同。他表示,要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二产三产协调融合、共同发展,提高工业产品增加值。
在去年GDP构成中,第三产业占46.1%,第二产业占43.9%。李毅中认为,这既说明了投资向消费经济的转移、调整的成果;也包含了统计口径的变化——2013年开始,农林牧副渔、采矿业等放在第二产业统计。
李毅中介绍说,发达国家服务业占70%,其中六成是生产性服务业,我国相比差距大、潜力大。目前,国务院已确定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而制造业服务化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途径。他为此指出,制造业服务化要抓好三件事:围绕产品功能扩展服务业务;抓好售后服务、全寿命周期服务;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向研发、设计等上游扩展。企业实行主辅分离,由社会提供外包服务,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增加产业链的附加值。
李毅中在演讲的最后表示,工业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制造业仍是支柱产业;工业要与服务业融合、协调发展,保障第一、二、三产共同拉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