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强势隆起效应,引人注目。10日,一场探讨河南“产业集群培育与产业升级”的座谈会,在北京河南大厦举行,在京的知名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原定上午...
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强势隆起效应,引人注目。10日,一场探讨河南“产业集群培育与产业升级”的座谈会,在北京河南大厦举行,在京的知名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原定上午11时结束的活动一直“超时”到下午1时10分。
集聚区为实现河南梦积蓄“燃料”
“产业梦、城市梦、河南梦、中原梦,梦想环环相扣,紧密相连,这一切都离不开产业集聚区的强力拉动。”杨建国在会上透露,产业集聚区为客商投资河南提供了一个公平与开放的发展环境,也为河南梦的实现积蓄了充足的“燃料”。
据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45.0%,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9.8%。同时,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的投资规模已达5460.88亿元,占全省投资规模的50.3%。
他说,之所以组织这场“产业集群培育与产业升级”的探讨,就是希望各方专家能为河南更好更快地发展建言献策。
【专家评价】集聚区将成支撑县域经济增长极
全球商报联盟理事长、《香港商报》原总编辑陈锡添是河南的老朋友,几乎到过河南的所有地市。
对于河南产业集聚区,陈锡添评价说,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省没有照抄照搬,而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令人瞩目,成为向新型工业大省、工业强省转变的有效途径,成为河南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突破口,“这180个产业集聚区多分布于县级市,未来一定会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全新增长极。”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凡之前曾多到过河南,在他看来,河南人口众多,与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他说,这样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究竟该怎样发展,如何实现从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型,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他认为,事实证明,走产业集聚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业建议】从发展服务业入手寻找突破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都是‘耍流氓’。”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易鹏的这句诙谐语,引起现场一阵笑声。在指出河南产业集聚区的不足时,这位直爽的专家也是不留面子。
易鹏说,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创造产值2.4万亿元,与自身相比,也许有很大进步,但与日本等国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产业集聚效应还需进一步放大。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河南产业集聚区中,工业所占比重很大,而现在全球面临的是制造业产能过剩,为什么不能从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入手,找到新的突破口呢?
他认为,提高城镇化率,也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真正的集聚。对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他提建议时也未离开“服务业”的话题:依托郑州的枢纽位置优势,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业,实现产城融合,促进公共服务的有效集聚。如果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而产业不能集中的话,带来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郑州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学会运用新科技、新能源、新业态,在产城融合中加快城镇化发展。
中国老年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冯守文是河南人,但他仔细了解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后,却发现没有一家以老年健康产业为主题的产业集聚区,他为此建议,河南是人口大省,老年人总量大,引发经济消费潜力巨大,完全可以养老行业为产业链,进而尝试建立一个“养老文化产业集聚区”。
【布局支招】
由市场选择产业、企业好产品
“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必须有强大的产业做支撑。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专家组主任王远枝认为,产业集聚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成长内生动力。
王远枝建议, 产业集聚区发展要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完善配套功能,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集约节约发展,实现产城互动。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说,河南的产业集聚区在规划布局上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若产业发展还是趋同化的模式,产业集聚达不到发展,时间长了就会没有出路,它由市场选择产业、企业和产品,避免趋同化,按照比较效益原则,就会少走弯路,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和规模经济效益,实现集约、绿色、环保、循环发展。
【招商路径】
带着特色去招商避免只求声势大
对于产业集聚区的招商,陈锡添建议突出特色,例如借鉴广东顺德、中山、虎门的发展,有些地方例如张家界靠旅游就可以,但是很多地方还是要靠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经济就发展不起来。
他说,河南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应突出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一对一”招商,采取龙头企业带动或者特色产业集群的模式,实现科学务实招商。香港商报每年都要搞中小企业论坛,他发现,香港中小企业手里有钱,但找不到出路,所以,再进行招商时,可以考虑专门针对香港中小企业的招商。
“在招商引资中,目前内地一些省份动辄出动500人的招商团,河南应避免这种这种只求声势大的招商行为,力求少花钱办大事。”他诚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