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18日,记者在凯里炉山循环工业区采访,见证了凯里市工业发展风生水起的壮观景象。这个曾经沉寂的乡村,如今成了大工地,推土机、挖掘机开山辟路的轰鸣声震撼山野。其正化工、雅宝研磨材...
12月18日,记者在凯里炉山循环工业区采访,见证了凯里市工业发展风生水起的壮观景象。 这个曾经沉寂的乡村,如今成了大工地,推土机、挖掘机开山辟路的轰鸣声震撼山野。其正化工、雅宝研磨材、鑫明星瓷业、祥鹏矿业等5户中型以上企业厂房正拔地而起。其中,总投资71亿元、一期投资15亿元的年产60万吨氢氧化铝项目即将建成投产。拟投资53亿元的清江电厂一期2×66万千瓦火电项目初可研已通过国家论证,列入贵州省“十二五”新开工项目。
正在工地调研的凯里市市长洪金洲告诉记者:将用最快的速度打造好这片工业园区。
作为黔东南州的首府,这座苗岭大山下的城市5年前财政收入不过3.5亿元,今年预计可突破11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3.74%。截至今年10月,辖区内共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为42.46亿元、8.3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31.9%、24.6%。
这样的增长速度,向人们展示了凯里市工业发展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凯里市“加速度”闯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结果。
过去的几年间,围绕创建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凯里市果断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在城区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主动将大批企业从城市的繁华地段退出。
2007年9月18日,凯里造纸厂关停,凯里市的“母亲河”——巴拉河重现了昔日的清澈容颜。
2009年5月底,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凯里发电厂全面关停,凯里的天空开始变蓝、清水江变清。
凯里市鼓足勇气,扼腕割“肉”,相继关闭、关停了凯里造纸厂、凯里发电厂等“纳税大户”企业,搬迁了瑞安水泥厂、奋达工业公司等一大批骨干企业。
在“关、停、并、转”中,如何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增后劲”为着力点?凯里市踏上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大道。
打造城郊循环经济区,培育良好工业发展环境,成为凯里市大手笔之作。该市将市区的第二产业通过改造、升级后搬迁到工业园区发展,通过整体迁入、招商引资、项目嫁接、靠大联强等4种途径,推进企业二次创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据不完全统计,在“关、停、并、转”中,凯里市财政投入工业发展资金2亿多元,扶持和帮助20余户工业企业进行技改,涉及医药、建材、食品、香料、机械、纺织、煤炭等行业,搬迁后总用地规模达52.6万平方米。
“关、停、并、转”一方面是腾出了升值的城市土地,整合了现有的资源,而另一方面则是一大批老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后快速发展。
原贵州奋达工业有限公司改扩建后,更名雅宝研磨材有限公司,投资1.38亿元把位于市区的老厂整体迁入炉山循环经济区,新厂全面建成后规模达到5台5000KVA倾倒炉和1条精加工制粒线规模,年产值约5亿元。
根据凯里市的时间表,在2015年以前,将把市区内所有工业企业全部迁入工业集聚区。目前,一大批在凯里市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工业企业,正走在“搬迁入区”的新路上。
正因此,如何更好打造炉山循环经济区成为凯里市目前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该市的目标是:依托炉山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煤炭、铝矾土、重晶石、铁矿、石英砂等特色资源优势,规划辐射48平方公里的工业集聚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以资源换项目,以项目换资本,以资本换产业,重点选定、引进和发展火电、铝矾土、重晶石、铁矿、石英砂精深加工及配套关联项目,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煤-电-铝-建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炉山新型重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基地,打造凯里新的经济增长极速。
截至目前,凯里市已斥资近7亿元对园区的水、电、路灯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眼下,投资1500万元的日产1.2万吨自来水厂建成使用;投资900万元的供水管网工程竣工供水;投资3700万元的11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循环经济3号路、炉山镇环城东路、西路全面通车;投资近4亿元的虎庄至炉山二级公路全面开工建设,预计2011年下半年建成通车。
围绕整个工业区的更大的配套项目也在实施中:总长30公里、投资12亿元的炉山到碧波城市干道明年上半年可破土动工;总长14公里、投资6亿多元的炉山循环经济区铁路专线预计明年可动工;炉山循环经济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项目施工设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明年上半年将全面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