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多年前,一个生产石棉瓦、塑料编织袋的小乡镇企业,在长葛悄然开张。谁也不曾想到,正是这家企业,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梦想与骄傲,而它,就是黄河旋风集团。1981年,乔金岭以3000元起...
20多年前,一个生产石棉瓦、塑料编织袋的小乡镇企业,在长葛悄然开张。谁也不曾想到,正是这家企业,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梦想与骄傲,而它,就是黄河旋风集团。 1981年,乔金岭以3000元起家搞建材生产,但两年后,他便意识到长期低层次发展必然面临遭淘汰,于是毅然举债,以10万元的价格从郑州购买了尚不成熟的水磨石机金刚石模块技术,开发出了中国第一台金刚石水磨石机。
上世纪90年代初,当其他人还沉浸在水磨石机的红火局面中时,乔金岭又甩出一个“大手笔”:投资2000多万元,遍邀全国近300位超硬材料专家进行研发,进军更具科技含量的金刚石生产领域。
在此后的日子里,黄河旋风稳坐国内同行业第一,但波澜也偏偏出现在了这个时候。
2003年9月,乔金岭自缢辞世,原因是集团资金链断裂,而盲目扩张即是罪魁祸首。当时,黄河集团的业务涉及饮料、高速公路建设、医药旅游等多个方面。
其子乔秋生临危受命,当即决定把黄河集团拉回到人造金刚石这个主业上来。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是乔秋生挽救黄河集团的制胜法宝。
在这方面,黄河旋风高级董事、副总经理、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王裕昌深有体会。王裕昌是从国外留学归来的超硬材料专家,不仅担当全集团技术研发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重任,而且还主持着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等重大科研课题。
“复合片的研发需要千百次的生产试验,每次试验失败损坏一个气锤就是一辆桑塔纳轿车的价值。”王裕昌说,整个课题用了3年时间拿下来,总投入近3000万元。“这么大的投入谁敢干?黄河集团就有这个魄力!”
而正是这种魄力,让黄河集团成为中国甚至世界同行业的风向标。黄河集团先后执行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32项,仅在人造金刚石大吨位压机方面就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7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国家专利100余项,在大颗粒人造金刚石、超硬复合片等8个前沿领域的研发能力处于领先地位。
另外,黄河集团每年孵化出金刚石产业新技术项目数十个、新产品近百项,而正是这种在自主产权上的绝对优势,让黄河集团不断引领中国金刚石产业向国际行业巅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