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定向调控,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确保当前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紧扣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一批“补短板”的重大工程建设。会议确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定向调控,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确保当前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紧扣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一批“补短板”的重大工程建设。会议确定今明两年抓紧推进数项工程,包括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工建设一批风电、水电、光伏发电及沿海核电项目。要求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重点解决“会批不会管”,“对审批迷恋、对监管迷茫”等问题。随着宏观经济持续进入到调整阶段,经济增长的压力也无形之中在提升。但对于目前而言,政策问题在于结构性矛盾,而非总量的流动性困境。因此通过结构性的定向投资,保证相关领域的投资需求,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主要趋势。
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目前,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这在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有明显反映——很多行业的日子不好过,很多企业面临生存问题。上半年中国经济在不断强化“微刺激”之下,才勉强实现了7.4%的增速。虽然部分宏观数据(如出口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有回暖迹象,近期外资投行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一致转好,而中国A股的阶段性上涨也刺激了市场气氛,但是整体而言,依然存在着不少挑战。
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都显示出经济增速滑坡苗头:一是社会融资增速大幅回落。在多项“定向宽松”措施之下,7月份社会融资与信贷数据的大幅回落让市场震惊。二是能耗数据大幅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单位GDP能耗在今年上半年下降达4.2%,为6年来最大。三是用电量增速回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至7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13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相比上半年用电量5.3%有所回落。四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速回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23.3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6月份回落4.4个百分点。多个数据都指向一种可能——中国经济下行的势头还可能持续。
客观而言,虽然整体经济形势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稳增长不是难题。问题在于结构性失衡矛盾带来整体的经济发展扭曲,因此,需要决策层保持定力,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对于地方经济来说,由于地方的手段和资源都很有限,再加上全国各地都在竞争,解决起来反而不那么容易,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历史性下滑,使得地方政府依赖的“土地经济”模式失效。可以看到,目前各个地方都面临类似的问题: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如何找到新增长点?如何兼顾经济、生态与社会发展?如何在新环境下招商引资?此外,全国还有262个资源型城市不同程度地面临生态环境破坏、产业枯竭、城市经济失去动力、寻找接续产业等多种问题。
应当注意,与国务院推动相关重大项目以及结构性投资相配套的是,央行日前再度强化了微刺激的力度,央行明确要求,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利率,还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借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应低于该金融机构其他同期限同档次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综上可见,随着一系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政策的推出,在结构导向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目前主要通过定向政策来实现增长均衡。此外,在“新常态”思路下,笔者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一是不再把追求高经济增速作为政策目标,短期内会维持一个增长区间;二是必须推动诸如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打破垄断等最基本的市场化改革;三是必须警惕局部风险系统化、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