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贵阳市坚持经济发展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重,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三年来,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均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据统计,2011年贵阳市二氧化硫、...
贵阳市坚持经济发展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重,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三年来,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均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据统计,2011年贵阳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1.51万吨、4.43万吨、0.52万吨,较2010年分别下降13.31%、3.84%、3.37%(氮氧化物排放量指标当年不计入考核)。2012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9.88万吨、4.36万吨、0.51万吨、4.75万吨,较2011年分别下降14.21%、1.6%、2.44%、3.22%,减排综合排名居全省第1名,按期完成了总量控制任务。
预计2013年贵阳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4.3万吨,氨氮排放总量为0.5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2.4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5.84万吨,能顺利完成2013年总量控制任务。
为确保四项主要污染物能顺利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目标,贵阳市主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贵阳市不断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实施。2010至2013年,贵阳市共淘汰落后产能191条(台、套),涉及企业69家,涉及水泥、黄磷、铁合金、电力、电解铝、炼铁、磨料、造纸、炼钢等九个行业。
推进减排工程,加强污染治理。贵阳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废水、废气治理工程建设,并全力推进水泥行业脱硝等,取得良好效果。
加强减排管理,落实减排措施。2009年以来,贵阳市通过出台《贵阳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成立全省首个专职监管机构、建成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站以及尾气检测站在线监控平台等措施,不断推进尾气污染治理工作。同时,贵阳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或超总量排污,并实行环境监督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挂牌督办、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等一系列长效机制,有力地打击了企业违法排污。
加强能力建设,健全考核体系。近年来,贵阳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环境统计和减排统计工作,在加强全市环保系统环境统计业务培训力度的同时,不断改进、完善统计方法及污染减排统计体系。同时实行减排预警、约谈制度及区域限批等制度,建立健全减排考核体系。此外,贵阳还加强减排监测体系建设。截至目前,贵阳市11个环境监测三级站全部通过省质监局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初评或增项复评审。
此外,自2010年起,贵阳启动了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并于2010年成立了贵州省唯一一家服务环境权益的综合交易平台——贵阳环境能源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