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2年8月份,来自东莞多个镇街的100家五金店主,集体被厦门一新砂轮有限公司指控售卖假冒“一比多”砂轮产品。然而原本看似寻常的企业维权案件背后,却隐藏惊天秘密。部分被起...
2012年8月份,来自东莞多个镇街的100家五金店主,集体被厦门一新砂轮有限公司指控售卖假冒“一比多”砂轮产品。然而原本看似寻常的企业维权案件背后,却隐藏惊天秘密。部分被起诉店主找出了该公司打假行动中的诸多漏洞,并反指对方“钓鱼打假”,一新砂轮反因打假站上“被告席”。一场“一比多”官司逆转为“多比一”游戏。针对该事件进行全面剖析,挖掘行业弊端,激发行业正能量!“一比多”被疑为“钓鱼打假”
上世纪90年代末,台商卓士豪继承了父亲在台湾的企业“一比多”。2000年,卓士豪来厦门旅游,看到了五金行业的发展空间,执意留在厦门创业,成立了一新砂轮。为了与家业“一比多”挂上钩,卓士豪在2002年创立了砂轮单一尺寸的自有品牌“一比多”,产品因性价比高迅速打开了市场,几乎成为当时五金业超薄砂轮片分类中的“第一品牌”。
要雇律师、调查取证、协调、诉讼……打假并非一件简单事,花这么多精力打假一定是有利可图吧!正是这个质疑让本来是原告的一新砂轮,在近日变成了“被告”。
厦门一新砂轮公司对广东东莞数百家五金商户提起了“侵犯商标专用权”诉讼,然而,当地部分商户却质疑一新公司进行“钓鱼式打假”,并联合聘请律师应诉。
面对质疑,卓士豪也不得不公开自己的打假账本。一件诉讼的费用主要包括三部分:前期调查人工费1000元,公证费1000元,律师代理费3000元—5000元。而一新在法院诉讼的标的为2万—5万,和解金在1万—2万。
“单个案件可能是盈利的,但这几年总共起诉了1000多家,最终真正获得赔偿金的仅有100多家。”卓士豪说,目前,他们的打假投入已经将近500万元,收回不到50万元,更可怕的是一新砂轮的“一比多”产品的销售量已经在下滑。
品牌变成了“烂牌”
“90%假货。”这是卓士豪给出的调查数据,这个数据也反映了五金业假货的乱象。“五金的东西,老百姓平时很少关注,用到的机会并不多。”业内人士林先生说道,产品多、品牌杂的现象很严重,可以说是一个假货集散地,老百姓很难辨别,但假货的利润却很高。“我们有不少客户也会和我抱怨,卖十箱真的‘一比多’还没有卖一箱假的赚得多。”卓士豪无奈地摇头,原本打算进入广西市场的他,因为假货泛滥已经很难打入。“只要提到‘一比多’就被骂,说是垃圾。”卓士豪说,假货已经占据了很大市场,“一比多”的品牌形象也被市场上泛滥的假货打乱,现在已经是个“烂牌”。
“假”字下的利益碰撞
漫天的口水战和跌宕起伏的维权诉讼案再次锻炼了行业人的心理素质,以后恐怕再出现什么“钓鱼打假”、维权诉讼的事件,人们都不会太惊讶了。是的,正如“一比多受害者”所说的,开了一个先河,估计以后再溅起几朵类似的水花,应该很快就会归于平寂。
如果不是这次一新的打假,如果不是这次打假被质疑为钓鱼打假,如果不是1:400的较量,或如果不是在这个“假”字下触动了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恐怕行业还依旧是这个行业:假货横行,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常识很可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无人问津,难以受到重视。
从一比多演变为“多比一”的事件中,很难说非黑即白,在双方的对辩中,无疑踏入了一个“灰色地带”:你能说厂家打假错了吗?不能,“正常的维权何错之有?苦心营造的品牌因假货横行而屡遭质量问责,这对于希望规范行业、做行业品牌的厂家来说公平吗?”你又能说磨料磨具经销店面错了吗?不能,“假货不是我制造的,假货的真伪我也无法一一辨别,更何况厂家是钓鱼取证捏造证据呢?”
那错的是什么,是这个已经假货横行的行业?终归到底还是利益的驱使。磨料磨具店主们说:一新早已不生产一比多砂轮,现在穷途末路的一新想借助钓鱼打假捞最后一笔,而这一笔远超生产砂轮的利益;一新砂轮负责人卓士豪说:我们有不少客户也会和我抱怨,卖十箱真的“一比多”还没有卖一箱假的赚得多。
我们无意辩证“一比多”案件的对与错,厂家与经销店面之间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唇齿之斗,极有可能是两败俱伤的局面。笔者剑指此次事件的局外者和始作俑者——造假分子,延伸反观至我们整个行业,确实可以从中解读出行业一些品牌企业在被一群唯利润是图的造假分子蚕食。这些制假商不满足当品牌企业赢利的看客,想“欺世盗名”来获取一份利润的羹!于是,一批造假工厂、作坊遍地开花,并带动了万千售假行为,造成了不少侵害消费者身心的事故结局。今天是“一比多”不幸成“烂牌”,明天会是谁?后天呢?大象,还是创汇?
如何痛打这种不道德的赢利模式和行为?其实往往又不知道从何下手。部分行业中人无原则,唯利是图,和大家的麻木趋就,对行业造假行为的猖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一个行业对造假整体适应,习惯了在自己利益得失的框架下思考问题和采取行动;如果假冒伪劣产品如一新公司调查“一比多”产品所了解的已渗透到千家流通商的经营圈那样,我们行业的未来何去何从?行业品牌企业和期望走品牌之路的企业又该如何发展?
靠企业“端窝点”、“诉讼法律维权”打击造假行为是必须的,但是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对造假的普遍性进行反抗,呼唤针对假冒伪劣的“深恶痛绝”,期望所有的五金磨料磨具店面对假货说不,一个完好的鸡蛋不怕蚊子来叮。在任何一个行业的前进史上,集体的力量永远不可忽视。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保持对造假的敏锐痛感,事情也许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