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受整车业低迷和原材料等成本上升的影响,利润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下降。有关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高额利润将一去不返,今后将向微利方向发展。
笔者认为,汽车零部件业走向“微利时代”有4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整车业转嫁成本,导致零部件企业利润锐减。近年来,整车企业为扩大规模,刺激消费,大打价格战。大部分零部件企业为此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整车企业将降价的部分成本转嫁给与之配套的零部件企业。据了解,从去年起,一些整车企业宣布下调部分车型零配件价格,常用易损零配件平均降幅近21%,其中最高降幅达50%。尽管零部件企业纷纷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补救,但空前的降价压力还是令相关零部件企业防不胜防。
二是零部件企业相互压价,自我减少利润。一般而言,整车企业和主机厂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有1-3家甚至3-4家配件供应商。从去年以来,一些零部件企业为了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在拼技术、质量、品牌和售后服务的同时,开始相互压价争市场,一旦哪家稍有缺陷,其对手就采取各种手段挤压打击。这样,必然导致竞争企业各自的利润都有所降低。
三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挤占了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空间。近年来,用于汽车生产的各种原材料大幅上涨,加重了整车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负担。其中,作为汽车制造的主要原材料,钢铁涨价对汽车业的影响最大。尽管近期钢材价格有所回落,压力有所减轻,但其长远影响是深刻的。尤其是零部件生产企业在主机厂降价和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夹击下受到重创,很多企业反映,今年以来其利润已所剩无几。
四是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挤占市场份额,使本土零部件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增大,利润减少。近年来,许多有影响的国际汽车零部件集团凭借先进的技术、质量、品牌和售后服务,纷纷进入国内各大整车和主机厂的供应链,不惜一切代价抢占市场份额,并逐步实现本土化。目前,全球排名前20位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几乎都已在北京或上海设立了办事处或投资控股机构,如德尔福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了15家合资企业,生产制造100多种汽车零部件和系统,成为中国市场实力最强的汽车零部件集团之一。这些跨国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或合资合作或独资设点,来势凶猛。对于本土的零部件企业而言,与国际巨头们同台竞技,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难敌对手,目前整体上处于弱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整车业的压价、行业之间的自我降价、原材料涨价、国际巨头的冲击,都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随着竞争的加剧,产业群高度集中,规模不断扩大,未来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能靠量的增大来获取微利,一批规模小技术力量弱、没有品牌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将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