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都在安装新压机。”一位人造金刚石行业内人士这样向记者描述国内人造金刚石行业的现状。
数据显示,2001年的时候,国内人造金刚石年产量只有16亿克拉,在10年后的2011年,这一产量已经达到了124亿克拉。
11月9日,黄河旋风(600172)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募资7.74亿元,用于投资高品级超硬材料单晶产业化项目,这一项目达产后,预计公司的现有产能将提升14.11亿克拉。
目前,河南境内的中南钻石、黄河旋风和豫金刚石(300064)三家公司已经成为全世界生产规模最大的三家人造金刚石公司。
在几家公司争相扩产的背后,是由于国内人造金刚石价格的不断下滑,各家公司为了确保利润率,不得不更换最新的生产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设备决定利润
与国内人造金刚石产量急剧增长相对应的是,人造金刚石的价格10年来却持续走低。根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人造金刚石的价格已经从2001年的每克拉0.8元下滑至每克拉不到0.4元。
“其实现实当中的价格比这还低,我们现在的销售价格只有0.3元左右。”安徽一家小型人造金刚石企业负责人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即便如此低的价格,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利润率仍然能达到100%,其向记者解释,在人造金刚石行业,原材料成本基本是固定的,除了叶腊石之外,其他原材料这几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因此,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最主要的办法就是采用最新的设备。
相对而言,黄河旋风在这一点上感触最深。
10年前,黄河旋风曾经是国内人造金刚石行业最大的生产商,然而10年后的今天,由于公司的部分生产设备陈旧,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已经开始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盈利,而目前国内人造金刚石的老大之位,也早已被拥有国企背景的中南钻石占据。
对比目前已经在创业板上市的豫金刚石发布的2012年中期财务数据可以看出,其在人造金刚石产品上的毛利率高达47%,而从公司2009年上市以来,这一数字基本都保持在40%以上。相对而言,黄河旋风在2012年中期时的人造金刚石产品毛利率只有33.2%,此前也几乎一直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
由于市场上原材料价格相差无几,因此,导致两家公司生产毛利率出现10%差距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两家公司的生产设备差异。
根据广发证券行业分析师程振江所做的一份数据显示,直径560毫米的压机单产只有70克拉,其中高品级率只有17%,算下来每克拉的成本在0.6元左右;相对而言,如果使用直径1000毫米的压机单产可以达到540克拉,高品级率达到50%,折算下来成本可以降至每克拉0.2元。
“这么多年下来,尽管人造金刚石价格持续走低,但是各家企业仍能维持毛利率,原因就在于更新设备,降低生产成本。”程振江认为。
投资七年收回
正是由于“设备决定利润”的产业逻辑,导致目前国内各家人造金刚石生产企业纷纷斥资采购全新的设备。
然而,由于采购一台压机动辄上百万元,也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具有有效的融资渠道,因此,目前全球人造金刚石行业当中产能规模最大的三家公司全部来自中国,分别是拥有国资背景的中南钻石,主板上市的黄河旋风以及创业板上市的豫金刚石,而中南钻石目前正谋求借壳江南红箭(000519)完成上市。
“中南钻石和豫金刚石几乎每天都在安装新压机,作为当年行业老大的黄河旋风,再不追赶连第二的位置也保不住了。”北京一家给上述公司提供上游原料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面对这一竞争压力,黄河旋风在内部也多次强调,“决不甘做第二。”
也正是基于此,11月9日,黄河旋风披露公司将面向大股东在内的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1.2亿股,合计募集资金7.74亿元用于产能扩张。
按照黄河旋风在定向增发公告当中披露的信息,公司将利用这笔资金采购1389台新型的超高压合成装备,预计将公司的现有产能再提高14亿克拉。
而根据黄河旋风所做的盈利估值,这批设备投产之后的利润率将达到20%以上,高于目前公司15.7%的利润率。
在2009年豫金刚石上市募集资金时,对于投资收益率的预期为27%,相对而言,此次黄河旋风募集资金的预期收益率已经相对出现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批投资7.7亿元的新设备未来投产之后每年贡献的利润只有1.2亿元左右,因此最少需要6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再加上1年的建设期,这笔投资的成本最少要在7年以后才能收回。
而接受记者采访的行业内人士均认为,目前国内在人造金刚石上单晶类产品上的竞争已经陷入价格战。那么,未来国内金刚石行业是否会因为产能过剩而导致收益预期变化?
对此,黄河旋风证券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目前行业已经披露的数据来看,没有出现任何产能过剩的迹象,整个行业目前还在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
然而从投资者情绪来看,似乎对于公司这一定向增发方案并未给出太多期许。截至11月14日收盘时,黄河旋风股价报收于每股6.58元,已经跌破6.72元的增发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