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终于尘埃落定。
尽管翘首期盼已久,但该标杆电价的落地,却惹来了颇多争议。围绕补贴年限、电价下调幅度、补贴资金来源等,尚未理清的诸多细节,让市场还有些“缺乏底气”。
不能否认,标杆电价“开了好头”,但国内光伏市场的全面开启,依旧是路途漫漫。
靴子落地
等了又等。
终于,8月1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以项目核准时间和建成投产时间为分界线,制定出了全国统一的光电标杆上网电价。
《通知》规定,今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12月31日建成投产、发改委尚未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含税)。
而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以及7月1日前核准但截至年底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仍执行每千瓦时1.15元的上网电价外,其余地区均执行每千瓦时1元的上网电价。
政策甫出,便被冠上了“里程碑”、“划时代”等极高的评价。
“很及时,”保利协鑫一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欧洲光伏市场趋冷,市场需要热点带动,此时标杆电价的出台意义重大,将有利于加快国内光伏市场启动,拉动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1.15元/度的电价,在光照时间长的西部省市区内,企业还是有盈利空间的。
此前,我国的大型光伏电站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上网电价审批政策。2009年和2010年能源局组织了两批大型荒漠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通过招标确定上网电价。除此之外,针对特定项目还有审批电价。
在去年总规模为28万千瓦的特许权招标项目中,中电投旗下公司以0.7288元/度开出了全场最低价;而在2009年7月我国首个光伏特许权招标项目中,国投电力甚至投出了0.69元/度的竞标价,远远低于业界的测算——两次特许权招标中,央企的低价包揽,都激起了业内的一片讨伐,而对于光伏产业将往何处去的隐忧也在弥漫。
对此,日前发布的《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明确指出,最低价中标的原则使发电公司和光伏电池供应商都必须将其收益压至最低,以争夺项目开发权,“不利于光伏市场的健康发展”。
今年6月绿色和平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共同发布的《风光无限——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1》,也曾明确建议,应吸取风电发展的经验,在特许招标的基础上,“出台光伏发电固定电价”。
而欧洲上网电价法带动光伏市场迅速上升的经验,也使得固定电价被赋予了保障我国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任。
警惕产业“疯狂”
“都已经8月份了,(到底哪些属于核准建设项目)还没有出来一个清单,这让大家建设时心里都没底,”8月12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不无忧虑地表示,很多企业不清楚自己的项目是否属于7月1日之前核准的。
按照《通知》,12月31日前建成投产的项目可以享受1.1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这导致大量今年在建的光伏项目加紧赶工,突击在12月31日之前投产。
有报道称,为了能享受到这一电价,目前在青海、宁夏、甘肃等西部省区,已有超过300万千瓦项目同时上马,均希望抢在年底前建完。而为了赶工期,有企业在青海甚至动员了2000名武警去安装光伏电池板。
某市场研究公司发布报告称,新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具有在未来十八个月内将中国新增太阳能安装量提至1.5吉瓦的潜力。
“标杆电价出来后,国内将是万人大会战,”在王斯成看来,其对市场强有力的推动,有可能使我国在1~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今年国内的新增装机容量可能达到2吉瓦。
“中国太大,一个政策如果使整个产业再一次疯狂起来,就失去了政策的意义。”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颇为谨慎,“国内现在已经有接近30GW的生产能力了,如果再推动新一轮的扩张潮,对企业、行业发展是不负责任的。”
在他看来,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就像一列火车,不动则已,一动便停不下来。
他表示,2008年的西班牙,2009年及2010年的德国和意大利的经验表明,到发现光伏装机太多以后再采取措施,那么代价就太大了!“德国、意大利出台政策、调高调低目标,可以不考虑对我国的影响,但我国的政策必须要与产业的发展规模、发展水平相适应。”
李俊峰表示,“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必须要考虑太阳能最适应分布式发展的技术特点,还应确确实实促进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进一步下降。”
资金哪里来?
“资金从哪里来?”这是王斯成的另一大困惑。“一下上了这么多项目,如果今年新增装机2吉瓦,那么今年就要再多补贴20多亿元。”
《通知》规定,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仍按《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有关规定,通过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解决。
但是,可再生能源资金够吗?
据悉,2010年,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约为130亿~150亿元,其中超过60%用于补贴风电,30%左右用于补贴生物质能发电,其他新能源所获补贴的比例不足10%,光伏发电更是不到5%,仅为6.5亿~7.5亿元。
“现在补贴资金已经不够了。”王斯成告诉记者说,要解决缺口,必须要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附加资金。
除此之外,电价一刀切、补贴年限不明、电价下调幅度不定、配套的光伏上网政策不明朗等,一揽子尚未理清的细节都给标杆电价抹上了一层暗影。
故此,对该标杆电价,王斯成的点评是,“好的开端,问题不少”。
我国地域宽广,太阳能资源分布共划分为丰富区、一般区等四个区域。全国统一的标杆电价,没能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资源差异。在王斯成看来,“它只适应西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太阳能资源没那么好,1.15元每度并不合算。”
《通知》还表示,今后,发改委将根据投资成本变化、技术进步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上网电价。但它既没有明确电价调整的幅度和时间,也没有明确企业享受补贴电价的年限,这给企业收益率的计算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此外,从现在的1.15元每度到明年的1元每度,电价的递减速度和幅度是否有些过快、过大?这也是业内的争议之一。
“毕竟得有个办法,这个办法大家未必都投赞成票,但毕竟还是在往前走,在争议中发展,”对于该标杆电价,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表示,风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围绕该议题,日前,李俊峰等业内专家和数家光伏企业的高层在北京闭门开会,专门探讨其对产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