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整合企业优势,打造锻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平台,江苏扬力集团在第六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CCMT2010)期间,邀请了众多业界专家,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新发展与...
为整合企业优势,打造锻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平台,江苏扬力集团在第六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CCMT2010)期间,邀请了众多业界专家,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发展”研讨会。
核心观点之一:倒逼机制为产业调整结构提供机遇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机床产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CCMT展会,无论从机床的门类、品种到产品的精度和外形,都超过了历届水平。尤其是数控机床成为这次的主流展品,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柔性、绿色制造特色鲜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在研讨会发言时说,他与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共同参观本届展会后感慨万分。他说,扬力集团参展的钣金冲压生产线、柔性加工生产线、电子伺服三坐标送料系统等产品,都充分体现了国内先进水平,这表明我国数控机床同国外的差距正在一步一步的缩小,潜在的发展希望令人振奋。
他还指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机床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形势下的危机感、紧迫感与责任感。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当前全世界的需求与供给都面临调整的压力。发达国家在一些重要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力图抢占全球发展制高点,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限制一些关键技术与高难度设备对我国的输出,采取种种手段制造贸易摩擦,阻挠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在国内,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工程的投入,鼓励企业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环保产业、低碳经济,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我国装备工业,尤其是基础装备形成的“倒逼机制”,为机床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核心观点之二:树立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
“这两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效地抵御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不仅保持了全球惟一的正增长,而且涌现出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对推进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振兴提供了大量重点装备。”这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关于本届展会的感受。在研讨会上他指出,2009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产量从2008年的世界排名第三跃居首位,进口和消费连续八年排名世界第一位。毋庸置疑,中国目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是从制造业大国到强国,我们还有许多差距。
他说:“强国的重要标志是工业现代化的程度,工业现代化的重点标志是必须具备强大的装备制造业,而机床工具的强弱决定了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地位。我国机床行业目前不容忽视的现状,一是技术水平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缺乏全球知名品牌和高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基础配套能力薄弱,关键零部件技术含量低,配套水平差,难以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三是产业集中度低,缺乏能够立足于国际领域的大型龙头企业对产业的支撑。四是产业链和产品结构严重失衡,导致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严重不足,低端产品却出现产能过剩、同业操戈的恶性竞争局面。”
吴柏林还指出,国家正着手编制“十二五”规划,按照国务院要求,本次规划必须以指导转型发展与引导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绝不能搞成以扩大增幅为主题的、千篇一律的纲领式宣言,要着眼于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措施及增长点的具体定位。他要求扬力集团借这次研讨会的东风,认真梳理各位领导、专家的积极性建议,加快制订以企业转型升级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体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企业规划,为协会承担全国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树个样本,提个醒。
核心观点之三: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
在论坛上,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提出,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他认为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企业是引导市场的主体,是研发与生产投资的主体,又是创造效益,支撑国家产业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当前企业面临新的技术革命与现代产业革命两大趋势,承担着通过推进创新、引领科技发展,推动国家强盛的社会重任,担此重任不创新不行,不进行科学创新也不行。他要求扬力集团在推进创新中必须加快培育三种创新型人才,一是培育具有机制与体制创新战略目光,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军人才;二是培育实施技术开发,引领科技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培育企业文化体系创新,引领职工团队激发创造力与凝聚力的政治文化型人才。
对于企业创新发展,东南大学校长易红则表示,创新发展与转型发展必须充分把握机遇期。他认为,当前国家充分关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落后现状,从“十一五”期间的振兴规划到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部署,都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他建议扬力集团必须充分利用国家财政的、科技的以及各项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调整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针对机床行业共性需求与核心技术缺乏的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攻关,明确由企业牵头实施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企业自身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通过体制与机制改革,实施国际化战略,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服务创新,营造适应国内外高端市场的硬措施与软环境。
核心观点之四:确立产、学、研长期合作战略构筑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基础平台
根据扬力集团目前的发展情况,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金城学院院长楼佩煌提出:“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性产业,扬力必须跟定国家发展规划,超前研究产业发展方针。关于创新发展与转型发展的课题很多,过渡期较长,作为制造业必须着眼整体,规划长远,打破过去单一项目、单一课题合作的狭隘模式,确立与院校和科研机构长期合作战略,使合作模式趋于多领域、多层次、紧密化、系统化,通过坚实的基础合作,构筑扬力巩固的创新基地。”
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所长刘家旭则认为,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通过超前思维,切实制订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就扬力锻压装备领域的金属钣材加工设备而言,现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数控冲、折、剪设备制造体系,发展高速、高效、高可靠性成形、成套设备是主攻方向。所谓成套,一是设备系列成套,二是技术应用成套,都有待进一步开发与研制。刘家旭还指出,锻压设备是当前国际重点发展的装备产业,一是具备以高速、高效成套装备取代效率低、消耗大的单体设备的高效率优势;二是具备以一次成型功能取代分体联通作业组合功能的成套化优势;三是具备以少切削、无切削工艺替代高耗能、高耗材落后工艺的资源节约型与能源节约型优势。他建议扬力集团在加速板材成型设备向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速发展体积成型设备,开发冷挤压以及模锻、精锻加工设备。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捷径,通过“两化”融合,提高我国锻压设备的现代化与国际化水平。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吉红提出,尽管近年来,我国数控技术在机床应用方面对主轴动态精度与动力参数稳定性控制,机器人上、卸料控制,伺服参数控制,多轴联动复合加工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具体应用仅在普通机床装备有一席之地,在国产高档机床应用方面很难突破。关于扬力数控系统在锻压设备的应用,必须进一步通过产、学、研联合,重点在进给检测技术、双轴同步控制技术、大功率伺服驱动技术、能量回馈技术、加工工艺参数数据库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突破性研究攻关。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推动我国数控锻压设备与国际接轨,企业实现更大的跨越。
来源:中国工业报
核心观点之一:倒逼机制为产业调整结构提供机遇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机床产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CCMT展会,无论从机床的门类、品种到产品的精度和外形,都超过了历届水平。尤其是数控机床成为这次的主流展品,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柔性、绿色制造特色鲜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在研讨会发言时说,他与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共同参观本届展会后感慨万分。他说,扬力集团参展的钣金冲压生产线、柔性加工生产线、电子伺服三坐标送料系统等产品,都充分体现了国内先进水平,这表明我国数控机床同国外的差距正在一步一步的缩小,潜在的发展希望令人振奋。
他还指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机床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形势下的危机感、紧迫感与责任感。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当前全世界的需求与供给都面临调整的压力。发达国家在一些重要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力图抢占全球发展制高点,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限制一些关键技术与高难度设备对我国的输出,采取种种手段制造贸易摩擦,阻挠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在国内,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工程的投入,鼓励企业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环保产业、低碳经济,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我国装备工业,尤其是基础装备形成的“倒逼机制”,为机床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核心观点之二:树立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
“这两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效地抵御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不仅保持了全球惟一的正增长,而且涌现出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对推进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振兴提供了大量重点装备。”这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关于本届展会的感受。在研讨会上他指出,2009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产量从2008年的世界排名第三跃居首位,进口和消费连续八年排名世界第一位。毋庸置疑,中国目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是从制造业大国到强国,我们还有许多差距。
他说:“强国的重要标志是工业现代化的程度,工业现代化的重点标志是必须具备强大的装备制造业,而机床工具的强弱决定了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地位。我国机床行业目前不容忽视的现状,一是技术水平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缺乏全球知名品牌和高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基础配套能力薄弱,关键零部件技术含量低,配套水平差,难以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三是产业集中度低,缺乏能够立足于国际领域的大型龙头企业对产业的支撑。四是产业链和产品结构严重失衡,导致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严重不足,低端产品却出现产能过剩、同业操戈的恶性竞争局面。”
吴柏林还指出,国家正着手编制“十二五”规划,按照国务院要求,本次规划必须以指导转型发展与引导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绝不能搞成以扩大增幅为主题的、千篇一律的纲领式宣言,要着眼于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措施及增长点的具体定位。他要求扬力集团借这次研讨会的东风,认真梳理各位领导、专家的积极性建议,加快制订以企业转型升级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体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企业规划,为协会承担全国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树个样本,提个醒。
核心观点之三: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
在论坛上,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提出,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他认为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企业是引导市场的主体,是研发与生产投资的主体,又是创造效益,支撑国家产业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当前企业面临新的技术革命与现代产业革命两大趋势,承担着通过推进创新、引领科技发展,推动国家强盛的社会重任,担此重任不创新不行,不进行科学创新也不行。他要求扬力集团在推进创新中必须加快培育三种创新型人才,一是培育具有机制与体制创新战略目光,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军人才;二是培育实施技术开发,引领科技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培育企业文化体系创新,引领职工团队激发创造力与凝聚力的政治文化型人才。
对于企业创新发展,东南大学校长易红则表示,创新发展与转型发展必须充分把握机遇期。他认为,当前国家充分关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落后现状,从“十一五”期间的振兴规划到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部署,都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他建议扬力集团必须充分利用国家财政的、科技的以及各项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调整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针对机床行业共性需求与核心技术缺乏的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攻关,明确由企业牵头实施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企业自身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通过体制与机制改革,实施国际化战略,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服务创新,营造适应国内外高端市场的硬措施与软环境。
核心观点之四:确立产、学、研长期合作战略构筑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基础平台
根据扬力集团目前的发展情况,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金城学院院长楼佩煌提出:“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性产业,扬力必须跟定国家发展规划,超前研究产业发展方针。关于创新发展与转型发展的课题很多,过渡期较长,作为制造业必须着眼整体,规划长远,打破过去单一项目、单一课题合作的狭隘模式,确立与院校和科研机构长期合作战略,使合作模式趋于多领域、多层次、紧密化、系统化,通过坚实的基础合作,构筑扬力巩固的创新基地。”
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所长刘家旭则认为,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通过超前思维,切实制订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就扬力锻压装备领域的金属钣材加工设备而言,现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数控冲、折、剪设备制造体系,发展高速、高效、高可靠性成形、成套设备是主攻方向。所谓成套,一是设备系列成套,二是技术应用成套,都有待进一步开发与研制。刘家旭还指出,锻压设备是当前国际重点发展的装备产业,一是具备以高速、高效成套装备取代效率低、消耗大的单体设备的高效率优势;二是具备以一次成型功能取代分体联通作业组合功能的成套化优势;三是具备以少切削、无切削工艺替代高耗能、高耗材落后工艺的资源节约型与能源节约型优势。他建议扬力集团在加速板材成型设备向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速发展体积成型设备,开发冷挤压以及模锻、精锻加工设备。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捷径,通过“两化”融合,提高我国锻压设备的现代化与国际化水平。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吉红提出,尽管近年来,我国数控技术在机床应用方面对主轴动态精度与动力参数稳定性控制,机器人上、卸料控制,伺服参数控制,多轴联动复合加工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具体应用仅在普通机床装备有一席之地,在国产高档机床应用方面很难突破。关于扬力数控系统在锻压设备的应用,必须进一步通过产、学、研联合,重点在进给检测技术、双轴同步控制技术、大功率伺服驱动技术、能量回馈技术、加工工艺参数数据库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突破性研究攻关。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推动我国数控锻压设备与国际接轨,企业实现更大的跨越。
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