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涂附磨具行业发展到今天,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近五年总共增长了54%,至2005年,全国总产量达到二亿五千万平方米,其中发...
我国涂附磨具行业发展到今天,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近五年总共增长了54%,至2005年,全国总产量达到二亿五千万平方米,其中发展最快是耐水砂纸、全树脂砂布(纸)大卷、砂带及其异型产品,高档次的全树脂产品在三年内产量翻了一番,产量虽只占涂附磨具总产量的27%,但其产值已占全国涂附磨具总产值的58%以上,这表明在我国涂附磨具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正迅速崛起。但有一点也是值得注意的,根据海关统计,我国进口涂附磨具产品每年以10%~20%的速度迅速增长,到2005年涂附磨具产品的进口总额达到1.2亿美元之多,其中大部分是国内尚不能生产或者质量上达不到高层次要求的产品,这一点应值得我国涂附磨具业界的关注。 进入21世纪后,一些较大规模的涂附磨具企业,为了求得进一步发展,纷纷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这股浪潮有着越来越大的趋势,这将对我国涂附磨具的发展和壮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望在若干年后将使我国涂附磨具产生质的变化。但对这一轮大规模的引进,如何定位?如何引进?引进什么?怎样消化吸收?这一系列问题使我想起很多往事,本文将自身的体会,并结合国内已有引进的情况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历史的回顾
我国涂附磨具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始的,当时民主德国援建的郑州第二砂轮厂就包括两条涂附磨具生产线——干磨砂布生产线和耐水砂纸生产线,设备是霍夫曼•斯瓦贝公司制造的,即现在德国彼得•斯瓦贝的父辈公司。这两条生产线为当时国内涂附磨具机械化连续化生产提供了先例,特别是其中的悬挂式干燥在水砂纸生产中很快得到推广使用。推动了当时国内涂附磨具的发展,形成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张页式涂附磨具的大发展时期。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国际上先进的工业技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也推动了涂附磨具行业向高端方向的发展,特别是对高档次的砂带等产品的需求更为迫切,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国家决定在郑州第二砂轮厂从当时西德的彼得•斯瓦贝公司引进一条年产500万平方米的宽砂带生产线,其中包括原布处理、大卷制造和转换三条线,并配有相应的多种品种的软技术,而紧随其后的上海砂轮厂也引进了同一家公司的大卷制造和从瑞士A+S公司引进的转换设备。这两个项目的引进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是设备的先进性以及产品的质量水平,堪称国内涂附磨具之首。由于这两个项目引进切中了当时的市场热点,两家投产后不久,经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迅速占领了市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涂附磨具的发展,和砂带磨削等机械化应用的发展。许多中小企业也看到了这个好势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和本世纪初期纷纷上马,先从产品转换开始,发展到涂附磨具大卷生产,全树脂砂布在我国有了一个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二砂、上砂没有及时适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而逐渐萎缩,大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外流,也促进了中小企业大发展的潮流。但是,由于全国绝大部分企业生产的是同一类、同一质量级、同一用途的产品,而数量上又无限扩张,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甚至达到恶性的地步,产品价格越卖越低、效益越来越差。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寻找材料代用品或者降低材料质量水平,致使产品质量产生严重的滑坡。
针对这种情况,国内一些经营业绩较好的和有较大资本运作能力的企业,试图从中低档产品已经饱和的状况中,杀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再创我国涂附磨具工业的辉煌。进入21世纪以来,开始了第三轮的涂附磨具项目的引进,我以为这是一条是正确的发展我国涂附磨具的康庄大道。
二、引进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从我国涂附磨具发展的历史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第一轮引进推动了我国涂附磨具从手工作业向机械化、联动化生产的进程,引发了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当时页状涂附磨具的大发展。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第二轮以砂带为核心产品为主的引进,使我国砂带及异型产品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达到了普及化大众化的程度。而21世纪新的第三轮引进不应该是生产量的扩张,而是产品品位的提高,这一轮的引进目标我认为应该是高质量、多品种、专业化。按照这个目标,我想对当前引进中值得关注一些问题,略谈一点看法。
(一)防止重复引进
按照我国21世纪发展高质量、多品种、专业化产品目标,我国涂附磨具行业现有的装备水平是不够的,无论先前引进的设备或者是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设备,其性能和精度是不能胜任的,完全有必要从国外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但如果仅仅为了扩大生产、改善生产条件而引进整条生产线就没有必要了。因为引进设备高成本的投入,必然引起产品成本的提高,结果所生产的一般性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无优势可言,造成巨大损失。如果生产一般性产品,我认为只要找一家比较正规的技术上比较成熟设备制造商,再找一家正规的技术咨询服务公司配套工艺技术是完全可以满足生产一般性产品的要求,这样无论在成本投入上还是在将来的产品市场竞争上,都会具有很强的优势。
为了开拓新的产品领域,生产高档产品的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也要考虑到设备和技术与国内同行业企业的错位,不要人云亦云,跟在人家后面走,将来造成恶性循环。引进设备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完全听从外国设备制造商的指挥,要以自己选定的产品特点来设计设备。在引进软件技术方面也要与国内同行们错位,要有自己的产品的侧重面,形成自己产品的市场优势。这样既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也有利于同行们协调发展,为我国涂附磨具行业走上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
(二)硬件与软件
这里的硬件是指涂附磨具的生产设备、控制与检测设备和工装设备等。是属于生产产品的必备条件。而软件是指的技术工艺、产品配方和材料与产品的检测方法等,是形成产品和控制质量的重要手段,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都是来之于众多的软件技术。
就我国涂附磨具产品市场来看,为什么大部分是各厂都类同的一般性产品?而且品种单一,质量又不高呢?为什么我国每年还要进口大量的涂附磨具产品,到2005年,其进口涂附磨具的总金额已经达到我国涂附磨具总产值的45%,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是我国涂附磨具缺少生产高端产品的软技术,缺少对软技术的开发研究,造成了高性能新产品少、产品的升级换代慢,老产品的质量低下的现象。其实国外的一些涂附磨具生产厂家的装备水平并不比我国大型涂附磨具厂家高多少,而他们的产品无论在质量上和品种上为什么能胜人一筹呢?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掌握了众多软件技术资源和强有力的技术研究开发能力,所以我希望国内有能力的企业不仅要化大钱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更要化大钱引进软件技术,提高产品品位,发展新产品,这是我国21世纪新一轮引进的重点所在。因为21世纪是新技术新产品爆发的时代,如果我们涂附磨具行业不紧跟这个时代潮流,那就有可能被时代所抛弃,这一点值得我们同行们的严重关注!
(三)外国公司的选择
在我们确定了引进项目的目标之后,选择外国公司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我将目前国际上三种不同类型的公司,作以简要介绍。
第一种类型——以提供设备为主、辅以少量产品技术的公司
这种类型的外国公司因为他们研究开发的重点是设备本身,所以他们对设备机械结构、检测和控制系统在不断的进行改造和提高,特别是世界比较有名的大公司,他们的设备制造技术和设备机械性能,堪称世界一流这一点也不为之过。但是他们所提供的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就不怎么样了。虽然这些公司也竭力宣扬他们的产品技术如何先进,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既没有生产企业作他们的后盾,更没有研究开发产品的能力,他们所能提供的一些产品技术,可能是二流三流的,是一些外国涂附磨具大公司扩散出来的一些过时产品技术,这在引进产品技术时要认真加以识别,切勿盲目接受!
这类公司另一个缺陷是很难提供技术培训和实习基地,即便他们也同意培训和实习,也可能临时找一家涂附磨具生产厂家走马观花地走一遍,草草了事。这样既学习不到真的东西,更得不到实实在在的培训,这是很大的缺陷。
第二种类型——既提供生产设备也提供产品技术的涂附磨具生产型公司
这类公司是比较理想的引进对象。如果去考察的话,可以实实在在地看到他们的生产设备、生产状态和产品的质量水平,完全可以得到心中有数的感觉,增加了引进项目的可靠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技术培训和实习提供优异的条件。当然要引进这类公司诸多的产品技术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但我认为它正是当前国内涂附磨具市场上最缺少的产品,也是提高产品水平和扩大品种的一条便捷之路,化这个大钱应该是值得的。
第三种类型——以个人名义在国内出卖设备和技术
一些国家的涂附磨具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有一些是有生产经验的老工人,他们中有搞机械设备的,有搞工艺技术的,一般二三人一组,也有少数孤单一人的,他们通过一些私人介绍,到中国各地搞涂附磨具项目,造生产线。这部分人大多来自韩国和日本的,一般年纪都比较大,他们有一定的生产经验,但缺少现代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他们所做的项目,也不能一概而论,前几年在我国境内也搞了好多条生产线,其中也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也有项目搞到一大半不辞而别的。总结这几年来以个人名义来搞项目的做法,我认为:他们的优点在于投资较少,技术费用较低,一般设备比较简单,适合于项目投资少小企业,这样对单一产品的生产线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但他们的缺点在于:1. 这类项目一旦发生对方失信,很难追究技术和经济上的责任,具有很高的风险性;2. 来华的这部分专家大部分是在生产岗位多年的技术人员或老工人,具有较多生产经验,但其技术与他们的年岁一样老了,有很大的局限性;3. 这类引进对单一产品的设备的成功率较高,但对综合产品生产设备的引进风险就比较大,他们毕竟凭的是老经验,而对高品位产品中所涉及到各种材料的基础知识、现代化的测试技术、标准化知识,他们就知之甚少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带来了困难。总之对以个人名义来中国搞项目的外国专家不能偏听偏信,一定要多方考察认真对待,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四)材料的配套
正如前面所述,当前我国涂附磨具应以高质量、多品种、专业化为主攻方向,但一个新的产品,必然涉及到材料的配套问题,没有好的材料是制造不出一个好的产品来的。当引进项目确定以后,必须逐一落实材料的供应问题,材料供应中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国内有的,但对其质量水平不了解的,重要的原材料最好请外国公司确认。二是国内没有的,如果从国外进口也要落实好进货单位和渠道。如果请国内单位自行开发,要落实好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
根据国外涂附磨具发展状况分析,涂附磨具生产用的材料,按照其性能、用途分不同牌号已越来越细,很多涂附磨具品种是建立在材料多牌号的基础上的,这是近代涂附磨具产品发展的新动向。以酚醛树脂为例,国外有几十种牌号,有钢纸磨片专用粘结剂,有高强度砂带专用粘结剂,有柔软产品专用粘结剂,有耐水产品专用粘结剂,有布处理用的粘结剂,底胶和复胶还各有不同的牌号,甚至还有粗细粒度不同的专用粘结剂,而国内的品种仅有一、二种,这怎么能满足涂附磨具产品发展的需要呢?又如磨料为例,国外磨料处理多种多样,一种处理的磨料即为一种产品,而我国磨料的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品种还比较少,尚待进一步的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涂附磨具产品的生产总量到2005年已经达到2.5亿平方米,可称得上世界涂附磨具的生产大国,但从涂附磨具产品的质量和品种水平来说,虽经近二十年来的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扩散,技术性产品有了迅速的增长,但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还不是涂附磨具的生产强国。现在国内一些有实力的涂附磨具生产企业下大力气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下大力气开展开发和研究,这是一条向涂附磨具强国迈进的康庄大道。但如何走好这条路,还是很有讲究的,本人以多年的工作体会,提出了一些方方面面的问题,供国内同行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