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安全既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安全的保障。为解决钢铁行业“保障资源安全”的发展痛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提出了“基石计划”建议,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原司长鞠建华表示,我国矿产资源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将加快增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将由燃料密集型向材料密集型转变。
钢铁原材料市场波动发展
在近期举办的2022(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市场高端论坛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指出,我国已经站在世界钢铁生产第一线,正在向钢铁强国迈进,但是没有资源强国的保障和支撑,钢铁强国的基础就不会稳固和牢靠。
钢铁原材料主要包括铁矿石、炼焦煤、废钢、合金等。进口矿已是并长期是中国钢铁工业最重要的原料战略保障。
目前,铁矿石处于供需平衡的发展局面。公开数据显示,过去2006—2020年的15年间,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19.11亿吨,铁矿石外采度74.65%。2021年进口铁矿石11.24亿吨,已连续六年超过10亿吨。2022年1—11月,生铁产量7.95亿吨,同比减少0.4%;全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0.16亿吨,同比减少2.1%。2022年1—10月,全国累计进口铁矿石均价118.2 美元/吨,同比下降30.4%,进口矿“量价双降”。
炼焦煤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炼焦煤产量约占世界炼焦煤总产量的60%。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炼焦煤原煤产量约12.5亿吨,同比增长1.0%。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表示,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预计我国炼焦煤生产总量总体上将呈下降趋势。而“十四五” 期间随着钢铁需求减量以及短流程结构调整,市场对炼焦煤需求减弱,特别是低品质的炼焦煤影响更为突出,炼焦煤市场将出现下行压力,价格也会呈现震荡下跌趋势。
而作为钢铁工业主要的铁元素原料之一,废钢是唯一可以大量代替铁矿石的再生资源。2021年,我国废钢市场可统计的废钢供应量约为2.7亿吨。其中,自产废钢0.5亿吨,占废钢供应总量的18%;社会采购废钢2.2亿吨,占废钢供应总量的82%。2022年,受电炉钢开工率低,废钢成本多高于铁水等因素影响,废钢消费量有所下滑。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1-9月,废钢总消耗量约1.71亿吨,同比下降6.7%。通过对废钢资源产生量与钢铁积蓄量之间关系研究,并结合近年废钢实际增长情况测算,未来随着我国社会钢铁积蓄量持续快速增长,废钢资源产出量将进一步增加,加上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的放开,预计2025年我国废钢资源供应总量将达3.4亿吨。
记者了解到,近年随着粗钢产量波动及品种结构调整,我国铁合金表观消费量也呈波动态势。数据表明,2021年铁合金消费量约为4043.2万吨,同比下降3.9%。供应方面,2021年我国铁合金累计产量3475.5万吨,较2020年下降160万吨,降幅4.4%。2022年1—10月份产量为2805.8万吨,同比下降3.6%。
钢铁资源发展存在短板
范铁军在会议中表明,我国钢铁行业原材料保障存在优质资源缺乏、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等一系列问题。
以铁矿石和废钢为例。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总工程师雷平喜表明,我国的铁矿石资源对外依存度保持在80%上下,垄断格局难以改变。此外,全球垄断格局已经形成,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交易所、矿业公司联手从生产、销售、运输、定价、金融衍生品等方面对中国铁矿石进口实现通吃局面,其价格机制形成不合理,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真实的现货供需情况。不仅如此,我国的铁矿石进口来源集中,运输通道单一。在美国全面遏制中国、中美关系走向脱钩和对抗的后疫情时代,一旦资源主要来源国选边“站队”,“两峡一海”出现问题,进口铁矿面临断供的风险。
上海钢联废钢事业部高级分析师金雄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我国废钢资源利用水平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首先,我国废钢铁循环利用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还比较低,与国际平均水平(36%)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其次,目前国家对利用绿色资源废钢铁炼钢和短流程炼钢的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同时,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的在不增加新产能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将剩余产能置换到废钢铁资源富余的区域措施有待于落实。第三,部分钢铁企业多用废钢、少用铁矿石还没有真正落地。因炼钢工艺、企业设备差异以及成本、偏好等问题,各企业废钢单耗差距较大。
“全国废钢加工能力已经趋于饱和,再叠加机械设备更新换代之后加工能力的普遍提升,多数企业无法达到满负荷状态,企业之间相互抢夺毛料资源,竞争十分激烈。同时,废钢加工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是产业集中度低,对钢铁企业议价能力弱,如果钢铁行业市场下行、利润萎缩,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废钢行业。”范铁军补充道。
夯实基石计划,保障资源安全
聚焦国内铁矿、海外铁矿、废钢三个要素,按照“将战略转变为任务,将任务转变为项目”的工作思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提出了“基石计划”。雷平喜指出,“基石计划”是将海外矿、国内矿和废钢三个方面的单向工作,整合为一个面向中长期的资源保障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进一步明确量化目标和实施主体,用2—3个“五年计划”时间,切实改变我国钢铁资源来源构成,从根本上解决钢铁产业链资源短板问题,将钢铁资源保障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建成有资源保障基础支撑的钢铁强国。
而针对废钢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金熊林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应当分类建立回收体系,完善回收节点功能,以回收点、分拣中心为基础,加工场地为核心,储存运输为联结,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有效地提高回收利用效率。此外要培育龙头回收企业,支持回收企业公司制改造。最后,要健全回收管理制度,加大法治工作力度,强化标准化工作,加强行业统计和信息发布。
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运敏强调,勘查和开发是同等重要的,矿产资源只有采出来、用起来才能体现价值,不能只勘查不开发、只增储不增产。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战略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与水平,是提升国家资源供给保障能力的关键,是把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核心。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事实求是,坚持发展地、全面客观地看待矿产资源形势;要着力提升金属矿产供给水平的科技支撑,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已有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能力,实现战略资源高质量增效提产,全面创新新建基地的架构与开采模式,超前谋划储备基地的数量与规模;要自主研发国际先进的采矿装备,改变主要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夏农也在会议中表明,加快推进国内铁矿项目建设,要统筹处理好国内铁矿资源勘查、矿山开发和环保安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支持国内铁矿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和综合利用,有效解决项目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快推动国内铁矿项目建设。针对如何加快推进国内铁矿项目建设、提高我国铁矿资源供给能力,具体就是要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科学制定目标任务;强化环保能耗安全;切实加强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