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欧盟方面频频发声,称将对美《通胀削减法案》采取应对措施,引发了关于“欧美贸易争端或将加剧”的猜测。囿于多方因素,欧洲对美贸易反制底气不足,其强硬表态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当地时间11月25日,欧盟成员国负责贸易事务的部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会上,欧盟各国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深表担忧,认为该法案可能对欧盟工业的竞争力和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多个欧盟国家官员当天称,必须尽快解决美欧贸易争端,否则欧盟方面将采取应对措施。
今年8月份,美国拜登政府签署《通胀削减法案》,拟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补贴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清洁能源及发电设施的生产和投资。该法案中多达9项税收优惠是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作为前提条件,涉嫌构成世贸组织所禁止的进口替代补贴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限制措施,并已经开始对相关行业的全球贸易和投资造成严重扭曲,引发各国政府和产业界高度关注。
在这次欧盟成员国部长会议之前,欧洲已经多次就该法案发声。11月4日,欧盟呼吁美方提高该法案中税收抵免条款的透明度,同时希望美方取消该法案中歧视性内容和生产要求。11月7日,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顿表示,该法案破坏美欧之间“公平竞争”环境,欧盟将考虑采取报复性措施。11月22日,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长布鲁诺·勒梅尔与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发表联合声明,称希望“密切协调欧洲应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等挑战”。
欧洲激烈的反应与其面临的艰难局面密切相关。在乌克兰危机持续、能源危机愈演愈烈、通胀水平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欧洲经济衰退预期不断加大。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22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称,预计欧洲经济在第四季度陷入衰退。作为欧洲的传统盟友,美国不仅未对欧洲施以援手,反而不停地以创纪录的高价向欧洲出口天然气,靠地缘政治不劳而获和获取超额利润。在《通胀削减法案》出台后,欧洲企业已有将供应链转移到美国的迹象,欧洲产业被掏空的潜在风险急剧放大。有欧盟官员称,该法案对欧洲经济构成“生死攸关的挑战”。
不过,欧洲进行贸易反制并非易事。
首先,在欧盟层面达成共识难度不小。欧盟素有“面和心不和”的传统,各国立场协调费时费力。眼下,欧洲虽然提出增加对产业的援助力度,但是具体方案上却各说各话。法国呼吁建立欧盟“买欧洲货”补贴制度,德国强调支持本土产业但不希望欧盟与美国陷入贸易战,荷兰和瑞典则警告称,不要制定可能招致其他贸易伙伴报复的补贴竞赛或歧视性制度。
其次,在通胀高企、经济衰退预期高涨的背景下,让本就囊中羞涩的欧洲掏出巨额资金补贴企业比较困难。11月23日,欧盟同意为欧洲《芯片法案》提出振兴欧洲半导体制造业的计划提供配套资金430亿欧元,较此前计划缩水20亿欧元。芯片制造商恩智浦半导体负责人更是认为,欧盟为《芯片法案》分配的资金远远不足以实现其为2030年设定的目标。有分析指出,欧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推出的《芯片法案》尚且面临资金不足问题,要让欧洲现在斥巨资跟美国打贸易战,其中的难度着实不小。
此外,在乌克兰危机持续的背景下,美欧间加强战略合作的强烈意愿不容忽视。10月26日,美国和欧盟设立了“通胀削减法案行动小组”以解决相关问题。有分析认为,此举表明双方均希望通过接触与合作化解问题,避免矛盾升级。据报道,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将于12月5日召开新一轮会议。欧洲在这个时点频频发声,未尝不是一种谈判策略。当然也不能排除美欧在磋商时将打压第三方引为筹码的风险,这是尤其需要警惕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