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走进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磨所”)展馆,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尖、专”的超硬材料制品琳琅满目:可精确“剪裁”大尺寸硅片的“划片刀”、可磨出镜面洁度的“硅片减薄砂轮”、可在头发丝上开槽的超薄切割砂轮、可替代进口的UV减粘膜……
成立于1958年的三磨所,是我国磨料磨具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上世纪60年代,先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第一颗立方氮化硼。以这两大突破为源头,三磨所引领我国超硬材料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
超硬材料及制品被誉为现代工业“最锋利的牙齿”,三磨所针对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家用电器、光伏、LED、风能等行业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制品,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
从单一到多元,从单纯的金刚石研发到全链条发展,从向数量要效益到向质量要效益,三磨所走上了内涵式发展之路,打破了我国高档精密超硬材料制品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成功开发出了芯片“切、磨、抛”加工全系超硬材料制品,对我国芯片加工产业的独立自主可控、保障芯片产业技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磨削工具只是三磨所超硬材料产业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三磨所作为行业协会的理事长单位,正加快推进基于金刚石优异的光、电、热和化学性能的自主研发,实现从磨削工具到功能材料的跨越,为未来全行业的发展开辟出更多优质的产业‘赛道’。”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秘书长孙兆达说。
在与公司高管、科研人员交谈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三磨所“换道领跑”的律动。公司多年来积极打造发展创新的优秀团队,现拥有各类技术人员200余人,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150余人,教授级高工2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省级技术创新团队3个。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硬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磨料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超硬材料磨具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功能金刚石材料创新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研发平台相继落户。“近5年三磨所研发投入达1.4亿元,科技投入达3.92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7.3%、20.4%,有力保障了科研创新与项目攻关,今后的研发投入将进一步向功能性金刚石产业倾斜。”三磨所总经理陈恩厚说。
坚持创新驱动,谋求换道领跑。郑州三磨所正悄然进行相关金刚石产业领域的“革命”。在产业布局上,三磨所超前谋划,针对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最具代表性的碳化硅材料加工用的系列超硬材料制品制备、产业化应用等技术进行攻关,突破产品设计、批量制造、磨削应用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中国“芯”技术和“芯”工具,实现全产业链的国产化。同时,公司还进军对金刚石材料要求更高的功能化领域,“高性能散热材料”“硼掺杂电极材料”等新方向也浮出水面。
“锻长板、扬优势,我们将继续发展好超硬材料及相关产业;布局未来,建立长期发展规划,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成为功能性金刚石核心技术的引领者,构建集科研、产业、资本于一体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对此,陈恩厚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