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国民经济数据来了!
6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2021年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5月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继续显现,国民经济保持稳定恢复。但他也强调,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复苏分化明显,部分发达经济体大规模刺激政策外溢效应明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国内经济仍处在恢复之中,恢复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疫情防控压力仍不容忽视。上游价格的上涨,对于下游企业的经营压力也在加大。下一阶段,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巩固经济恢复的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接受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认为,剔除基数效应看两年平均增速,5月份国内经济呈现出“生产走弱,需求走强”的结构性改善特征。展望未来,预计 “生产收敛、需求走强” 的经济修复格局有望延续,经济恢复平衡性趋于增强。
生产需求持续增长
公布数据显示,受上年同期基数升高的影响,5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但环比增速保持基本稳定,多数生产需求指标的两年平均增速有所加快。
具体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6.6%,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也是6.6%,其中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
投资和消费增长也在加快。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4.2%,比1-4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4.5%,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出口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出口两年平均增长9.3%,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付凌晖表示,数据表明生产需求持续增长,保持了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产需形势改善。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记者表示,剔除基数效应看两年平均增速,5月份国内经济呈现出“生产走弱,需求走强”的结构性改善特征。展望未来,预计“生产收敛、需求走强”的经济修复格局有望延续,经济恢复平衡性趋于增强。
付凌晖介绍,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提升。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3.4%,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24.5%,内需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87.9%,明显大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2.2%的贡献率。
“这实际上说明了,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经济增长动力逐渐向内需增长拉动的常态回归。”付凌晖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分产品产量看,5月份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同比分别增长166.3%、50.1%、37.6%,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19%。
6月初,乘联会宣布将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测直接提升至240万辆,提高预期。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19.6万辆,环比增长6.7%,同比增长174.2%。
付凌晖指出,高技术产业发展向好。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1%,明显快于全部工业增速。1-5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3.2%,也是快于全部投资的增长。
同时,新业态发展迅猛,平台经济、网上零售、在线教育持续活跃。数据显示,1-5月份,社会领域投资中的卫生、教育投资同比增速和两年平均分别增速均大幅高于全部投资的增长。
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由负转正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转正、全部商品类别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均正增长,为本月改善较明显的领域。
数据显示,1-5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4%,两年平均增速由1-4月份下降转为增长0.6%。
付凌晖表示,去年受疫情冲击,很多企业盈利受到了一些影响,市场预期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从今年来看,制造业投资在稳步恢复。
今年以来,制造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两年平均增长22.3%。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创了历史同期新高。从企业预期看,5月份制造业PMI达到51%,这些都有利于制造业投资的增长。
付凌晖指出,企业对于创新投入是在增加的,1-5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3.2%,明显快于整体投资增长,也说明投资有很好支撑。
伍超明认为,在国内外需共振修复、企业利润改善、技术升级周期启动和降成本政策显效的共同作用下,预计二季度制造业投资中枢将继续上行,对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形成支撑;但输入性通胀压力和出口增速放缓将制约制造业修复斜率,加上逆周期政策退潮下基建投资改善幅度有限、房地产投资边际放缓,预计未来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修复斜率亦不宜高估。
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但韧性仍较强
房地产投资方面,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4318亿元,同比增长18.3%;比2019年1-5月份增长17.9%,两年平均增长8.6%。其中,住宅投资40750亿元,增长20.7%。
温彬表示,房地产投资增长幅度已经有所放缓,说明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渐发挥效果,而就目前看,房地产投资韧性仍然较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2.6%,涨幅比前4个月加快0.2个百分点。基建投资整体改善,但恢复速度仍显不及预期,或由于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整体偏慢。
温彬认为,6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要求统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惠民生、防风险,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在发挥好消费基础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对基建投资形成利好。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实现三连降
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至此,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实现三连降,成为两年来的低点。
付凌晖分析,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得益于经济恢复带来的用工需求增加、服务业加快恢复,以及就业优先政策的支持。
付凌晖也强调,就业还有压力。在总量压力方面,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有1400多万,其中大学毕业生达到909万。在结构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是并存的。此外,部分接触型的服务业恢复较慢,对就业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付凌晖认为,下一阶段,还是要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同时,要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支持重点群体就业的扩大,推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记者表示,5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下行符合季节性特征。
上月中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要继续坚持就业优先,保持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稳岗、重点群体就业的政策支持。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灵活就业的三项措施。一是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二是将去年实施的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和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及发放失业补助金和临时生活补助、支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等政策延续至今年底。三是促进市场化就业,加大对“双创”的政策支持,推进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促进高校毕业生自强自立、就业创业。
谈通胀: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有较好条件
发布会上,多家媒体关于通胀相关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如何看待物价总体上行的压力?怎么看通胀的风险?
付凌晖指出,5月份CPI上涨1.3%,基本上主要来自于非食品价格的上涨。从下一阶段看,与居民消费相关的食品价格总体保持稳定,有比较好的基础和条件。首先粮食生产连续六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库存比较充裕。同时生猪产能前期对价格影响比较大,生猪产能在持续恢复。5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3.8%,对CPI来说是一个下拉因素。
从供求的基本面来看,我国经济整体上还处于恢复之中,主要需求指标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从供给端来看,生产供给保持较快增长。所以,供求基本面不支持价格的大幅上涨。
“当然也要看到,近期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PPI涨幅明显扩大,原材料部分领域的价格较快上涨也确实要引起重视,要加强市场调节,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付凌晖说。
回应三孩政策:长期来看有利于缓解生育水平走低
今年5月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5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有记者问,七人普数据对三孩政策提供了哪些数据支撑?具体什么时候施行?将有哪些具体的配套支持措施?
付凌晖表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在提高。二是生育率水平在降低。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长期看有利于缓解生育水平走低,改善人口的年龄结构,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付凌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