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在福建南安德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样品车间内,一排排崭新的机械设备整齐摆放,公司相关负责人黄先生指着一台设备骄傲地说:“能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全省不多,泉州只有我们一家!”原来,在卫浴金属零配件生产领域,抛光环节基本采用人工手抛,不仅工人作业环境恶劣,而且抛光往往不均匀。为此,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联合该公司研发出智能化抛光机器人,获得了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并通过验收。
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调试
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数控一代研发部副部长苏德瑜介绍:“这个设备采用我们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通过示教产品的表面结构,从而生成抛光轨迹代码,同时具备自适应智能补偿功能,进行实时的抛光轮磨损量自动补偿和线速度自动补偿,保证产品抛光效果的一致性。还可以根据产品的抛光工艺,实现固体蜡、液体蜡打蜡方式自由切换。”黄先生告诉记者,相比传统的手工抛光方式,抛光机器人具有效率上的明显优势——人工抛光1个水龙头需要10多分钟,而四工位的抛光机器人仅需3分钟就可同时抛光完成4个水龙头,效率高出至少10倍。“这款产品大大增强了我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一年能卖出三四十台。”
“在联合研发过程中,德林公司负责生产设备硬件,我们负责开发数控软件系统。这是个互利共赢的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也是我们落户泉州、服务当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初衷。”苏德瑜如是说。据了解,创建6年来,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已建立了1个国家级平台,获批福建省智能装备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省级院士工作站等4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先后为140家企业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承担各级财政科研项目50余项,获授权知识产权222项。
该研究院取得的硕果是我市实施“大院大所大平台”计划获得成效的一个例证。近年来,为着力补强科技创新平台“短板”,依靠“一院一策”,我市引进共建了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所、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平台。这些平台纷纷与民企搭建“命运共同体”,形成良好的科研转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