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线上广交会终于落下帷幕,这场“云端盛会”不负众望,让各参展人士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不论是在履约还是接单等各方面都困难重重。因此,在十天的展期内,参展商报以十二万分的热情,全力以赴,抓抢订单,24小时不间断直播,与疫情带来的损失争夺每分每秒。
尤其是中小企业,各厂长亲身走进直播间,通过镜头向采购商推介新品。以往广交会受展位空间以及办会成本所限,无法照顾到更多的国内企业。而把广交会搬到线上以后,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更多的企业尽享“直播带货”这一近期燃爆整个行业的便利方式。
居家战疫、远程办公、云上数据……疫情正在催化数字经济新红利。这次云上广交会不仅是疫情影响之下的一次数字化尝试,2.5万家企业参展、180万件商品在线、数十万全球采购商和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外贸从业人员在此云集,更加表明了外贸行业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的决心。
一、五金行业的“冬”与“春”,云端展会成突围之路
五金行业也在这场与危机的较量中得到了淬炼,作为工业制造中不可缺少的配套产品、半成品以及生产用具,五金制品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产业环节,另有一部分五金产品又是人们生活必需的工具类消费品。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在制造五金制品时,具备原材料价格低廉的优势,已成为世界五金生产加工大国,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产业集群,例如浙江永康,广东佛山、中山等地。
浙江永康被称为“五金之都”,具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一则官方数据显示,永康市现有五金生产企业上万家,上规入库(达到规模统计标准的企业纳入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758家,新增“小升规”189家。
当地的五金产业的销售网络遍布全球:门的产品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0%和66%;电动工具总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产品行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座城市就像一个微观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能够观察到整个五金行业正在产生怎样的变化。
就像大多数制造业一样,永康的五金企业也在2-3月份时被海外客户追着问“还能不能生产”,可火急火燎的复工复产以后,又得追着客户问“还能不能提货”,即使企业复工复产的积极性非常高,然而随着国外疫情蔓延,不少五金企业接到了客户延期发货或取消订单的消息,还有不少货物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上无法进港。
根据浙江飞剑工贸有限公司的回忆,今年4月,他们生产的保温杯达到230万个,其中60%以上是外贸出口,产能基本上已经恢复。但到了5月,国外订单突然就没了,礼品类OEM产品几乎是断崖式下跌。
对外贸高度依存的永康来说,其外贸占比六成以上,出口地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没有短期订单尚可维持,但中长期订单被取消,那今年下半年无异于“凛冬将至”。如果资金链断裂,公司经营就会出现大问题,各企业纷纷寻找突围的办法。
与多数五金企业遭遇寒冬相比,也有部分企业迎来了别样“春天”。
比如,“宅家经济”把不温不火的健身器材行业推向了高峰,浙江天鑫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就碰上了产品供不应求的“烦恼”,从3月份开始,他们已经在超负荷生产,以小蹦床为例,每个月产量是10万个,而现在接单量已经达到20万个,销售天天打电话来催,有些客户甚至直接加价,就为了提前能拿货。据金华海关统计,永康市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明显增多,健身器材行业以及电动载人汽车销售行情火爆。其中,3月份出口韩国的健身器材产品销售额约为去年同期的两倍。
只是这种从海外突降订单的事情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五金企业把线上展会当作了脱困之计。在往年,各类展会就是永康企业争取外贸订单的主要渠道,只要企业把会办好了,订单就来了。只是与线下展会相比,线上展会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如何提炼卖点,塑造品牌,以及走进直播间和采购商实现“屏”对“屏”的交流,全面的展示互动也需要企业仔细探索。
好在近年来,永康大力推进“电商换市”,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永康有3200多家跨境电商,分布在阿里国际站、速卖通、亚马逊等平台。对于这些五金企业来说,已有的一些线上布局经验,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助力。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的革新,也为国内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6月13日,海关总署对外发布公告称,决定在北京、天津、广州等10个地方海关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监管试点,并根据试点情况及时在全国海关复制推广。新规明确,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710”,适用于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的货物;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810”,适用于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的货物。
二、在国内市场“小打小闹”,“内外兼修”两条腿走路
为了避开外贸竞争,也有企业瞄准了国内市场,纷纷入驻国内线上平台。看似有个别产品已经在6.18冲上了天猫和京东的品类榜单,但更多的只是“小打小闹”。
根据商务部5月份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10万家外贸企业决定出口转内销。出口转内销并非易事,毕竟外贸占比实在太大。要打破对外贸的过度依赖,就需要考虑多元化的布局,调整产业链供应链,还要探索品牌化道路等。同时,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还面临着国内市场空间小、内销营销渠道建设难、资金链风险较高、国内国际标准不一等难题。尤其是,国内订单还呈现出小批量、多批次、零碎化等特征,短期内外贸企业较难适应内销。
实际上,对于很多五金外贸企业来说,它们早已习惯了生产国外进口商的大宗订单模式:不需要进行产品线规划、新品研发、渠道开发、品牌打造等活动,只需按照对方要求进行生产即可。因此,“出口转内销”只是很多外贸企业在海外市场不确定之下的权宜之计。
五金产品出口价格相对较高,在国内则存在激烈的低价竞争,随着外贸企业扎堆内销,国内市场又将迎来庞大的外贸产能,无疑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把自己架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位置。
理论上来说,在内销市场布局得当情况下,开辟国内市场能够一定程度上抵御疫情冲击,但并不意味着能够一蹴而就,等外贸形势好转就能立马抛弃。出口转内销同样也是一个培育本土品牌的机会。
长期以来,外贸企业走的是贴牌价格、订单销售的方式,五金行业更是没有产生太多的自主品牌或者品牌名声不显。因此,在转向国内市场时应建立长远规划的思维,提升产品品牌力,内外兼修,以品牌拓宽市场。
三、制造企业也要走上云端
伴随互联网领域消费行为的变化,催生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个性化生产模式,即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在传统企业突围自救的努力下,C2M模式再次引起关注。
提起“定制”这个词,很多人会联想到小批量生产,是为少数人提供的服务。但C2M的反向定制变革,强调每一件独特的产品都能借助流水线生产,以工业化的效率制造个性化产品。
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消费者的精准需求传递到上游制造企业,将批量制造的工厂蜕变成为以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定制工厂,通过先下单后制造的形式解决库存积压问题,实现“大牌品质,工厂价格”。
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想要转型升级面临着诸多挑战,昂贵的工业软件就是一个大坎,让中小企业迈不过数字化的难关。和传统的技改不同,工业互联网并不需要大幅对机械设备升级换代,这让很多小企业看到了希望。即使设备相对落后,引入人工智能与数学模型,同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借助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把前端的研发设计交给了用户,降低了企业的自主设计门槛;用户直接向企业下达订单,也弱化了后端的销售。拉平了设计和销售两端朝上,生产组装附加值最低的微笑曲线,使得中小企业也能向更高的价值链迈进。
因此,不止是五金行业,更多的制造行业也可以走上云端,摆脱低价竞争,走向高附加值,技术创新的品牌营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