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的事情不代表不会发生。疫情发生以来,口罩成为“硬通货”,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就送N95的调侃也许并非夸张,“你抢到口罩了吗?”代替“你吃了吗?”,成为流行打招呼语。
是暴利之下必有勇夫,还是责任担当使然?3月9日起,董明珠的微店卖起了口罩,上线5分钟就有2万人预订,1小时后达到7万。格力牌KN95口罩5.5元/个,一次性医用口罩3元/个,每人限购1盒50个。3月16日,上汽通用五菱对外宣布,正式开放“五菱牌口罩”全国免费申领通道,预计本月发放超过600万只口罩。
数据显示,疫情至今,新加入口罩生产队伍的企业近3000家企业,其中,不乏上汽通用五菱、格力、富士康这类大型企业,还有不少临时“参赛”的中小企业。
“不务正业”还是“审时度势”?
细数“不务正业”企业第一个当属3M。
3M一家就占据了中国口罩市场90%的市场份额!作为世界500强,这个曾经以挖矿起家的公司起初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差点挖到破产。
令3M真正的腾飞则来自于一款研磨砂布。1907年,一位叫威廉·麦克奈特加入3M 公司。在他的带领下,3M不仅于1914年创立了第一个实验室,同年推出了第一个独家产品——研磨砂布。几年后又升级为干湿两用的砂纸,成为3M公司历史第一个拳头产品,从此名声大振。从研磨纱布开始,3M 从一家挖矿的作坊,变成了涉及家庭办公、医疗用品、商业清洁、安全防护、电子通讯等众多领域的跨国集团。
疫情发生以后,3M中国立即对包括防护口罩和护目镜在内的个人防护产品采取分级供货,优先满足有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地区的医院与疾控机构。3M调配现有所有库存资源,捐赠了包括80箱医用口罩、1330箱防护口罩及洗手液在内的超700万元疫情防控物资。
在我们熟知磨料磨具行业内,疫情期间,圣泉集团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在疫情初期,圣泉集团决策层就敏锐判断了疫情形势, 1月22日起昼夜加班扩大原有的两条KN95口罩生产线产能,从最初的日产不到1万只,在不到5天的时间内快速扩大到3万只。
目前,圣泉集团已拥有KN95口罩生产线3条,一次性平面口罩生产线10余条。从2月11日收购的第一条一次性平面口罩旧生产线到厂,到迄今为止的20多天时间里,圣泉集团紧急投资数千万元,一次性平面口罩的日产能已经从0快速扩容到100万只,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全球疫情爆发之时,经权威机构检测,圣泉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一次性生物质石墨烯口罩通过美国FDA认证,获得出口美国准入资质。
金太阳研磨更是发力口罩上游制造,其控股子公司金太阳精密为配合抗击疫情需求,自主研发、制造出了全自动口罩生产设备。
资料显示,金太阳在口罩机生产业务上是全程自产,自动化加工能力强,生产速度快,突破了“口罩生产设备瓶颈”中的“生产周期瓶颈”。金太阳在3月9日早间在回复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时透露,金太阳精密口罩机在手订单共计114套,订单金额5044万元(不含税),其中,已销售25套,销售金额1,065万元(不含税),占2019年度营业收入比例为2.82%,尚未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金太阳表示,在疫情结束口罩机市场需求恢复正常后,公司将把口罩机设备作为一个产品系列归入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
“口罩”真的人尽可做吗?
机会总是稍纵即逝,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
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跨界做口罩,谈何容易?根据记者了解,如果要做医用级别的口罩,需要先申请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而这个证的审批至少需要3个月,审批的前提条件是要配备10万级无尘净化车间,而光这个车间的装修至少需要一两个月。3个月之后,为时晚矣。
就算你有了资质,口罩机也是一个难题,一些不靠谱的口罩机生产厂家提货时临时加价,60万的设备往往需要花160万甚至更多才能买到。有分析认为,疫情当下,设备厂商主要聚焦于全自动口罩机生产,但受限于生产能力和生产周期,加价无货、全款预定、交货期翻倍的现状短期内或难以扭转。
有了资质,你也买到了口罩机,但是作为口罩核心用料的熔喷布又来找麻烦。“现货医用熔喷布,十吨起定量,要的速度下定……”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都有这样的消息。从卖口罩转向卖各种口罩生产的原材料,包括熔喷布、鼻梁条、额温枪的传感器等等也都不甘寂寞。熔喷布的价格涨一天一个价,从2万元/吨,上涨到20万元/吨以上,此后一路飙升,每吨40多万元仍然供不应求,关键是还没有货。有钱买不到熔喷布,着实尴尬。
如此种种障碍,折腾了一遍,未必就能有个好的结果。所以,综合上述,笔者认为,磨料磨具企业如圣泉集团、金太阳研磨、玉立集团等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在肩负疫情防控物资供应社会责任的同时增加企业利润,值得尊敬和学习。但是,对于普通磨料磨具企业来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有脚踏实地关注自身,修炼内功,积极谋划,才能守得云散见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