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2006年经济运行情况和特点1、行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据统计资料(105家)反映,行业经济在02年走入低谷,当年产值、利润均呈负增长,销售收入仅增长8.6%;03年出现拐点,各项...


1、行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据统计资料(105家)反映,行业经济在02年走入低谷,当年产值、利润均呈负增长,销售收入仅增长8.6%;03年出现拐点,各项指标呈现高增长;04年保持一年,当年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3.1%、23.9%和63.79%;05年进入平稳发展期,当年上述三项指标分别增长 15.16%、10.98%和7.82%,2006年与上年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3.8%,销售收入增长17.0%,利润总额增长5.9%,还有磨料产量增长4.9%、磨具产量增长7.8%等,从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反映,行业从05年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期,去年仍保持了平稳发展趋势,运行总的态势基本是良好的。
2、企业面对煤、电、油、运以及原材料持续提价的困境,努力向管理要效益。
去年,行业企业主要面临购进原、燃、材料持续提价,构建和谐社会职工增薪、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巨大压力,通过加强管理,节约挖潜,还是取得利润总额增长5.9%的良好业绩,这是不容易的。应该特别提出的是,重庆博赛矿业、兰州河桥硅电、山东鲁信、河南伊龙等行业大型企业以及通化宏信、宁波大华、平顶山易成等企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去年,由于上述不利因素,使生产销售成本费用,比上年增加34.8%,其中,大部分靠企业加强管理、节约挖潜来消化,如去年生产继续发展,但企业员工比上年减少0.46%;流动资金周转比上年加快0.31次。很多企业消耗进一步降低,磨具废品率进一步下降等,这是管理加强、节约挖潜的成果。
3、产品开发投入有了积极良好的进展
近年特别是去年以来,产品开发投入有了积极良好的进展。山东鲁信、重庆博赛、河南伊龙等规模企业科研机构得到进一步加强,投入增加。山东鲁信 05年投资上亿元在新园区内建设耐磨砂、高档磨具系列,认真研究和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而且这方面处于国内同行前列,泰山牌砂轮静平衡性能优于国内同类产品30%以上。河南玉发集团于2006年12月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签订合作开发协议,成立上海硅所玉发新材料研发中心,中心协助玉发提升现有产品品质,开发高端产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和自主创新的磨料、耐火原料生产基地。福建南靖县磨料磨具厂外聘专家进行生产指导,每年把收入的 10%投入新产品的创新与开发。该厂φ105×1×6超薄树脂片荣获第二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银奖,等等,这方面的实例还很多,总的感觉,行业产品开发投入有了积极良好的发展。
4、行业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去年,行业产品仅普通磨料磨具出口创汇达到56,619.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98%,其中磨料出口达到95.75万吨,创历史新高,磨料出口中,刚玉保持上年出口量69.44万吨水平,附加值较高的碳化硅去年出口量又恢复到正常的23万吨以上,达到23.5万吨,比上年增长 19.24%。附加值高的磨具出口首次突破10万吨,达到10.14万吨,出口量和出口创汇分别比上年增长27.87%和22.50%。磨具和碳化硅出口迅速增长,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业绩。
5、随着行业稳定发展,行业职工待遇进一步提高
统计反映,去年行业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4812.7元/人,比上年增21.8%,行业企业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应有的一方面的贡献。
去年,值得特别提出的,磨料磨具行业被评为机床工具行业四个“十佳企业”的企业有:
精心创品牌活动十佳企业之一的有:
山东鲁信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综合效益十佳企业之一的有:
重庆博赛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出口创汇十佳企业之一的有:
中国磨料磨具进出口公司
山东鲁信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白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行业向他们表示祝贺!
二、2007年预测及建议
2007年,从宏观上讲,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总体上仍看好。全球经济06年达到非常高的5.1%的增长水平,07年虽然美国经济持续去年三季以来的减速,但仍维持增长态势,加上欧元区经济强劲复苏以及印度、俄罗斯经济的高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会稳步增长。中国两会已经确定07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如钢铁、汽车、机床、农业机械、轴承、造船、铁路以及航空、航天、IT等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宏观经济对行业发展有利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今年以来,很多老板都对我说,现在感觉国际国内市场对磨料磨具的需求旺盛,信心很足。
不过,在看好宏观经济环境给行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仍须充分认识和面对严峻的挑战。
这方面首先是继续面临煤、电、油、运及原材料的持续提价带来成本增加,央行研究局的结论是今年物价呈现先走高、后回落的态势。尽管提价的速度将变得温和,但终归是价格上涨,所以这方面的压力依然存在。另外,更主要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是刚刚结束的两会确定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构建和谐社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以及自主创新直至达到又好有快发展,很明显,短期内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投入成本。而且像节能降耗、污染减排、职工提薪等方面对企业的约束力将逐步增强,有的甚至是强制性的。这是行业特别是磨料行业所要面对的最大困境。
综合分析看,应该是机遇大于挑战,毕竟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是首要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达到又好又快发展也是企业希望和需要的。
据此,预计2007年行业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平稳发展,工业总产值保持增速15%左右,产、销分别增长10%和15%以上,利润总额预计增长10%。出口持续增长,企业创新投入将增长,创新成果会更丰硕。
为达到理想程度。提出以下建议:
1、要把创品牌工作推向深入,以进一步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推进自主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既是国家的要求,更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应该看到,过去20余年低成本、薄利润的传统制造难以为继,如果不转型和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中国制造”要努力向“中国创造”转变,或至少有相当的“中国创造”,才能确保企业未来的发展。
我们的磨具制造,能不能多出一些“一片顶五片”的产品(效能上讲)。前面讲到南靖县磨料磨具厂生产的105×1×6超薄切片,通过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严格把关,达到1片顶5片的效果。国内合资企业生产的切割片质量也优于国产同类产品。
现磨削加工已进入高自动化时代,无论是进口或国内企业自己研发的磨床,大都向数控化、复合化发展。需要我们加快磨具研发的步伐。如秦川机床公司生产的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和数控成型磨齿机,均采用高速磨削,机床实现了高自动化,趋于无人化操作;还有广州敏佳公司生产的磨削中心,将外园磨床和内罗纹磨床的功能,复合到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就可以完成螺母的外园、端面和内螺纹的磨削加工。磨削的高自动化,对磨具质量要求更高,迫使磨具行业进行专用配套磨具的研发。
还是建议研发创新走与科研单位或主机企业合作的路子。
为了推动创品牌的深入,分会结合总会的“创品牌活动”,经四届理事会讨论决定,从今年开始,在行业开展“著名产品评价推介”活动。
2、行业企业特别是磨料生产企业要在节能、降耗、环保三个方面真下力气。
去年全国节能目标未达到,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做了检讨,并表态“十一·五”降20%的目标一定要完成。所以国家今年经济工作安排在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是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的。去年以来,钢铁、电石等十余个行业能耗髙、污染重的企业已经关停或推倒了不少。很显然,这方面的约束力将越来越强。老实说,我行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任务还是艰巨的。行业自己创造的电单耗水平很多企业没有达到,大部份冶炼企业烟尘排放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所以,这方面要真下力气。
3、需求旺盛,仍需注意投资过热、盲目扩大生产能力;磨料生产应向集群化、规模化、精加工方向发展。
磨料生产能力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需求旺盛的表象,但企业切不可只看到一面而忽略生产能力过剩的存在。去年,先后有两家1万KVA以上的碳化硅生产企业相继投产;河南陕县境内刚玉冶炼炉有40多台正在建设中,虽然有一部份生产能力转移,但还是值得关注的。认为有一点需要注意,由于事情的发展不会一成不变,需求的扩大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商机,但谋求分享这种商机的可能是很多企业,因此在每个个体都扩大产能和规模的时候,行业有可能出现严重过剩并且竞争加剧。更何况,目前市场需求的缺口表现在高端的精加工产品,比如无大粒的精细微粉。去年化了8000多万美元进口11 万多吨磨料,倒是值得去考虑研发。因此关键是要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非单纯的扩大产能。市场需求旺盛更需头脑冷静,防止投资再度出现过热。
同时,建议磨料生产要向集群化、规模化、精加工方向发展。集群化(开发或科技园区),在磨料磨具行业已经存在并有所发展,而且集群化也是国家发改委提倡和支持的。问题是不能为集群而集群,而是要利用集群这个平台,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解决企业共性问题,促进企业共同发展。
规模化,过去曾提出过在10年之内,希望业内能有几个10万吨级磨料企业产生。现在已经看出,10万吨级的生产企业适应市场竞争能力就是大不一样。
精加工,这是一个既简单又现实的问题,销售冶炼块怕是无利可图。
4、要注意防止磨料低品位竞价出口的趋势继续发展。
刚玉是我行业大宗出口产品,而且刚玉生产是靠出口拉动,去年出口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达到69.45万吨,与上年持平,但出口平均价比上年下降4美元/吨,为323.9美元/T。分析原因,产能过剩,原始块出口量增加,要引起业内同行的重视,不能让低品位竞争的趋势继续发展。这是因为,一是生产成本持续提升,大多企业在微利状况运行,如果价格持续下跌将危及自身;二是国外客商对中国制造成本上涨已经承认,对中国制造要涨价也基本认可,这是环球资源去年10月调查并发布的,调查发现,有70%的供应商回应难以应付劳工、电力、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问题,因此打算在未来的12个月里提高出口价格。调查结果还显示“国外买家更加意识到这种情况了,它们原来对涨价的抱怨现在再也不被视为是一种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有所思考,充分利用这样的机遇,该提价就提价,人家买家都有接受的心里,你还迟疑什么呢。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磨料磨具分会副理事长 陈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