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服务化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制造业的价值分布从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转移,服务要素已成为制造业企业越来越重要的经营要素。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制造业服务化将有助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业升级新动能
制造业服务化是有效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南开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表示,我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产业分工、协作与融合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互动融合也将加深、加快,凭借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制造业服务化将有效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他认为,加快制造业服务化,有利于促进企业由单纯提供产品和设备,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系统解决方案转变,有利于解决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改善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此外,要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必须优化需求结构,加快需求升级,扩大内需市场,制造业服务化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戴宏伟表示,一方面,制造业服务化是消费升级的需要。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耐用消费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消费者对产品的后续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后续服务的完善也有助于企业拓展市场和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制造业服务化是产业链条延伸的需要。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分工愈加细化,伴随着产业链条延伸而产生的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待提升
虽然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起步较晚,但得益于相关政策的积极引领支持,制造业服务化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十分迅速,有力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姚战琪表示,“生产+服务”成为促进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制造业企业向上下游价值链中的研发、设计、营销、货币金融等服务环节不断延伸,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过,我国大部分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不高,尚处于初级阶段,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韩文龙认为,总体看来,已经实现制造业服务化的企业也存在着低技术替代、核心技术缺乏、整体解决方案不健全、服务业增值部分带来的营业收入占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不高等问题。戴宏伟从企业的角度分析认为,当前制造业服务化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企业对于产品质量、品牌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企业的服务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三是企业未能有效平衡塑造品牌和获取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协同发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在杜传忠看来,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需要学界、企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凝聚共识,协同发力。他认为,首先,要追踪国内外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加强研究,推动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不断提升认识。其次,要突出重点。在重点行业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挥重点行业的带动作用;加快集聚式发展,形成产业生态,发挥集群效应;发挥大型企业的示范作用,加快组织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再造业务流程,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加快推进创新设计、供应链管理等重点环节的转型步伐。再次,要强化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最后,要大力培养制造业服务化所需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韩文龙建议,首先,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服务附加值。其次,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知识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发挥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再次,要通过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提高制造业的网络化、个性化水平。最后,企业要加大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内容投入,创新组织结构,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寻找制造业服务化的市场空间。
姚战琪表示,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增加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的技术复杂度,发挥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从而增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