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磨料磨具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船舶企业把握市场回暖机遇

关键词 船舶|2019-03-08 11:35:57|来源 中国工业报
摘要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造船完工34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承接新船订单36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中国船企利用国际航运市场小幅回暖、新船市...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造船完工34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承接新船订单36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中国船企利用国际航运市场小幅回暖、新船市场持续活跃的契机,积极开拓市场,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船舶行业存在附加值船型竞争力需提升、融资难、综合成本较高等问题。那么新的一年船舶制造企业如何既能把握住良好的市场又能突破目前存在的问题,年初船舶工业协会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建议。

       航运市场与新船需求增加

  2019年,全球新船市场面临的环境依旧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船队增速持续低于海运贸易增速,全球航运市场进入缓慢复苏状态,这为新船市场走出低谷创造了条件;叠加国际环保新规即将进入密集生效期,部分老旧船舶大概率因经济性较差被迫提前拆解,有望给造船企业带来订单。我国将继续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同时随着进出口市场的扩大,新船需求将有所增加。

  综合各方专家研究结果,初步预计2019年全球新船成交量在7000万载重吨左右,造船完工量在9000万载重吨左右,年底手持订单量可望保持在1.8亿载重吨的水平。2019年,我国造船完工量约35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约3000万载重吨,年底手持订单量约8500万载重吨。

  根据目前的市场状态,船舶协会建议,船舶企业应把握行业开放带来的新机遇,2018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发布,取消了船舶(含分段)、制造与修理须由中方控股的要求。之前我国已全面放开船舶配套和海工装备领域,此举标志着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船舶工业实现全面对外开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符合我国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全行业应深刻理解船舶工业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加强形势研判,把握发展方向,紧紧抓住船舶工业全面开放带来的新机遇,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升级,加强人才培养,将产业链从制造向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更为迫切

  船舶协会还建议,骨干船舶企业应持续提高竞争能力,面对当前船舶市场持续低迷,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以及苦脏累险作业招工难等问题,船舶行业转型升级任务更为迫切。此外,船企要深入贯彻落实《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和《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文件精神,推动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发展,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进降本增效工作持续开展,不断提升船舶建造质量、效率和效益。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紧跟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的要求,密切联系船东,打造品牌船型,继续保持在主力船型上的领先优势。此外,骨干船企还要坚持创新驱动,顺应市场结构性变化,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细分船型市场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行业产业集中度逐年提升,新船订单向骨干企业集中的特点越发明显,一批产品质量高、管理能力强、经营效益好的优质船舶企业正在走出低谷。因此需要我国金融机构根据船舶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化管理,贯彻落实“一企一策”的授信政策,帮助优质企业渡过难关。并且,鼓励有条件的中资金融租赁公司与国内优质船舶企业建立双向沟通联系机制,探索发展共赢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行业需要加强整体布局,支持船企满足战略性能源运输对装备的需求。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清洁能源特别是对天然气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目前,我国通过陆地管道和海上运输进口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3%。相比于海上运输天然气,陆地管道运输容易受到地缘政治、特殊时期自用等复杂因素影响,供气的连续性无法得到保障,海上运输具有成本低、接驳接收站便捷、有利于加强储备调峰等特点。但目前我国自有LNG运输船队运力远远不能满足国家能源安全运输的要求。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结合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统筹布局天然气气源项目谈判、天然气船队运输、天然气装备建造和天然气消费终端等协同发展,支持有能力的船舶企业开展LNG船建造和技术研发。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磨料磨具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郑州玉发磨料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