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问题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9月25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郑州开幕,记者获悉,我省拟对13部地方性法规进行修订,据悉,这13部地方性法规全部事关生态和环保。
河南拟对13部涉及生态环保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修订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省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视,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省人大法工委副巡视员李哲介绍说,截止目前,河南指定修订的于生态环保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有数十部之多。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个的不断深化,我国生态环保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我国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李哲表示,我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有些涉及生态环保的规定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与后来颁布的上位法不尽一致,及时修改一些不符合不衔接不适应法律规定、中央精神、时代要求的法规十分必要。对此,我省开展了涉及生态环保地方性法规的专项清理工作。
据介绍,截至今年4月,河南省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208部,其中涉及生态环保内容的地方性法规有30余部。经对这30余部地方性法规进行认真审查、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究论证,河南省拟对其中13部地方性法规的部分条款进行修订。
相关条款与上位法和国家政策不一致 多个行政许可项目将取消
当前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而此次我省将修订的13部地方法规中,在行政许可方面的清理,共涉及3部法规4个条款。据李哲介绍,这些条款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国家深化行政服务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简政放权的政策,一些行政许可项目被收回,致使我省的相关条款与上位法和国家政策不一致。
据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删去了《河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中关于省辖市行政区域内及省辖市之间转移危险废物的行政审批的相关规定。
同时,环保部按照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的要求,于2014年7月4日废止了《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取消了“环境保护设施运营单位资质认定”的行政许可,李哲介绍说,依据这一变化,删除了《河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第十七条关于“从事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治理设施运营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并按照资质证书的规定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的规定。
排污单位无证排污或超标排放拒不改正的 将受“连续处罚”
“关于行政处罚方面的清理,共涉及8部法规21个条款。” 李哲介绍说,这些条款主要是因为上位法修订后,我省条例修订滞后,致使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幅度与上位法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据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非法生产、进口、出口水产鱼苗的,没收苗种和违法所得,并处五万以下的罚款。”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规定“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生产水产苗种的,没收苗种和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这与上位法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幅度都存在不一致的问题。“因此我们将颁发第二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生产、进口、出口水产苗种的,没收苗种和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同时,记者获悉,《河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将第三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或者关闭;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而该条例还将第四十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排污单位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链接
拟进行修订的13部地方性法规
记者了解到,这13部地方性法规分别为:《河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河南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河南省义务植树条例》《河南省森林防火条例》《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河南省黄河工程管理条例》《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河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河南省信阳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