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初步统计发现,自5月底以来,河北、山东、浙江、青海、湖南、重庆、上海、安徽、北京、广东、天津、贵州、山西、陕西等十多个省(市、区)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以2020年、2035年为时间点规划“美丽中国”路线图。
记者梳理会议内容发现,各地大会皆有地方一把手出席并讲话,重点部署未来三年污染攻坚战行动计划,且侧重点不同。
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在8月3日的陕西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决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场保卫战,坚决彻底整治秦岭北麓违规建别墅问题。根据7月31日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在该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山西的重点是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年内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全覆盖。
分析人士指出,地方政府越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环保政策将只严不松。受此影响,相关工业品价格将维持在高位。
各地侧重点不一
国家污染攻坚战以蓝天保卫战为重中之重,包含七大战役,地方污染攻坚战则因各地生态环境质量不同有不同的侧重点。
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来说,大气污染防治是首要工作,而每个省(市、区)的蓝天保卫战重点也不一样。
北京的蓝天保卫战聚焦机动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三大污染源,具体措施包括突出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严控油品质量监管和机动车排放标准,细化扬尘控制等。
同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山东,按照该省省委书记刘家义在5月30日-31日的山东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过于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的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污染物排放领域多、总量大、强度高、重化工业是排放大户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山东的首要措施是深入推进“四减四增”工作,这是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提出的源头防治措施,山东省日前还专门印发“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18年年底,生铁产能压减60万吨,粗钢产能压减355万吨,提前完成“十三五”钢铁去产能总目标等一系列目标。
山东科技战略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源头防治、“四减四增”是山东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山东的每一减一增都有明确目标、配套制度、奖惩措施,每一项都有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做到用力得当、精准有度,体现质量和效果,确保年年都有明显变化、三年实现根本好转。
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表示,山西省集生态脆弱和结构性污染于一体的矛盾重于全国,解决环保突出问题、补上生态修复短板的任务重于全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责任重于全国。
山西省此前有4个城市纳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今年新增4个城市纳入汾渭平原,山西11个城市中的这8个城市都将作为未来三年山西污染攻坚战中的重点区域。山西破解大气污染源头治理难题将以解决城内重化工企业集中、煤炭采暖污染、重柴油货车排放和抛洒污染、城市扬尘和露天焚烧燃放污染等问题为重点。
位于长江经济带上的上海则更注重水污染防治。《上海市2018-2020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就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提出首个目标,即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8%,国考断面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市考断面水质95%以上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水。
地方目标更加严格
从地方的大会和行动计划来看,地方或多或少制定了一些严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污染攻坚战目标。
辽宁、北京、上海、湖南、重庆、广东等省(市、区)已发布未来三年污染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了一些高于国家标准的生态环保指标。
广东将PM2.5控制在33微克/立方米以下,并开启广东省迈向空气质量改善第二阶段目标,即PM2.5低于25微克/立方米。
7月23日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公布的2020年目标中,PM2.5年均浓度目标为52微克/立方米左右,计算可得较2015年减少25.7%,较2013年下降45.8%,不仅高于国家为天津设定的目标,还略高于天津自设的25%的“十三五”目标。
《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中,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和长江支流劣Ⅴ类断面、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6%以上、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控制在40微克/立方米以内等指标高于国家要求。
《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提出,2020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40μg /m3以下,届时较2015年的降幅约为23.7%,高于18%的国家要求。
河北、山东等地则提出了更为严格的产业结构调整等目标。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新伟表示,山东此前提出2019年提前完成“十三五”钢铁去产能目标,而后又提前到今年年底。国家“十三五”钢铁去产能目标为1.5亿吨,因河北加码当地去产能目标,预计实际压减1.65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