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项目价格政策的通知,决定根据当前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情况,降低2018年1月1日之后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小海螺特别请到了华商基金研究员陈夏琼姐姐给大家聊聊这一政策给新能源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机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项目价格政策的通知
自2019年起,纳入财政补贴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全部按投运时间执行对应的标杆电价。2018年1月1日以后投运的、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标准降低0.05元,调整为每千瓦时0.37元(含税)。采用“全额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所在资源区光伏电站价格执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自用电量免收随电价征收的各类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系统备用容量费和其他相关并网服务费。村级光伏扶贫电站(0.5兆瓦及以下)标杆电价、户用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度电补贴标准保持不变。
补贴退坡将倒逼成本降低,显著提高光伏发电竞争力
这一举措有望降低明年投运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实现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逐步退坡。华商基金研究员陈夏琼认为,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目前正面临平价上网的挑战,此次发改委降低光伏价格补贴,是实现平价上网的一个重要阶段,未来光伏发电的电价在用电市场的竞争性将逐步提高。
华商基金陈夏琼认为,新能源发电同火电、水电等传统电力的产品——电,在用电市场有极高的同质性,大部分用户对此仅存在价格区分。新能源发电行业由于产业发展初期成本较高,必须依赖政策补贴才能维持发展规模,补贴规模的大小决定了新能源空间的上限,因此只能在目前的能源结构中充当补充性能源的角色。当新能源发电成本降低、具备实现平价上网的可能性时,在市场竞争中才能进一步扩大份额,实现从补充性能源向替代性能源的跨越。
具体到行业来说,华商基金陈夏琼指出目前的平价上网概念分为发电侧平价和用户侧平价两种。用户侧平价是指在电源距离负荷较近的情况下,新能源发电成本低于电力售价从而实现使用使用端平价的发展模式。从实际情况来看,距离用户负荷较近的分布式光伏度电成本在普遍居民电价附近,用户侧平价发展空间较大。从工业用电市场来看,目前分散式发电的发电成本已经显著低于工商业平均用电价格,加上每度电0.42元的补贴,用户侧平价盈利空间巨大。而发电侧平价则是指在用电市场新能源发电成本与火电接近,可以与火电进行市场竞争的发展模式,是促进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提升,甚至逐步替代传统火电能源的强大动力。
华商基金陈夏琼认为,随着光伏发电行业各个环节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效应的凸显,光伏系统装机成本明显下降。2008年至今装机成本已经下降超过 80%,组件成本下降约 90%。进一步提高硅片、电池片、组件各个环节效率,降低系统成本,是降低光伏成本的最有效途径。考虑到光伏降本增效的快速进步,2020年分布式光伏将实现平价,集中式电站平价将从三类到一类资源区逐步实现。
风电有望在3-5年实现全面平价
华商基金陈夏琼也谈到了风电的发展。她认为,目前的风电制造端成本下降相对缓慢,平价的弹性主要在于发电时长的提高。目前全国范围内风力发电的成本约为0.3-0.4元,按照目前的标杆电价水平,多数地区的风电项目都将获得较好的收益率,部分高电价地区的风电度电成本已接近平价上网的条件。
同时陈夏琼也指出,目前阻碍风电发展的直接原因是风电利用时长有限,而其根本在于风电资源与用电负荷错配,造成的弃风现象和消纳问题。这一问题的缓解将依赖保障性收购等缓解弃风限电的政策与特高压的投运和利用度的提升,若弃风率降低至0-5%,多个省份有望实现风电的平价上网。从调研数据分析,陈夏琼认为风电主要运营商仍对平价上网表示乐观,有望在2-3年内实现部分风电平价、3-5年实现全面平价。
总体来说,当平价实现之后,新能源将彻底从政策性行业成为市场化行业,从补充性能源变成替代性能源,其市场空间由补贴规模变为能源总需求。平价上网之后市场空间大致的测算,每年实际新增装机折合成火电容量约为100GW。在新增装机中风、光占比各 50%情况下,年新增装机量将分别达到150GW、100GW,是目前年装机量的3-5倍,行业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