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业正进入新一轮变革浪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席卷而来。
11月22日,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2017云栖大会·广东分会上宣布,阿里云将在广东建设其工业互联网云平台,设立广东研发中心,招募千名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工程师,以此推动前沿技术与广东产业融合。同时,阿里云还将CDN价格下调25%,核心产品也调整折扣幅度。
“超过10万家广东企业已经成为阿里云付费用户,广东已经成为阿里云新制造战略的大本营。”胡晓明对记者表示,阿里云未来会依据企业需求和场景,深度再造ET工业大脑,目标是服务全国10万家制造企业。
公开信息显示,广东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达65%,2016年广东在阿里巴巴平台出售商品成交总额达到了8756亿,制造业规模位列全球第五,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桥头堡。
据悉,新成立的广东研发中心服务于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与阿里云原有的研发平台有差异性。“阿里云的平台更贴近于原子型的技术,而这个研发平台更贴近应用型市场,这要跟产业、制造业结合。”胡晓明进一步解释。
深入车间
以广州为中心,阿里云向整个珠三角地区开始了布局。
按照规划,阿里云将与产业集群所在地政府合作,打造数字化转型方案,推动集群整体转型,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区。阿里云先期将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的产业集群作为试点先行先试,总结建设经验后逐步推广。
在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看来,改造传统工业,必须深入到车间去。“我们要看到工业生产最本质的环节,然后对这个生产线的控制进行改装。某种程度上来说,嫁接一个大脑, 首先要兼容那些传感器、控制协议等。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大数据来判断土地的板结度,从而对农业生产形成指导意见。另外,在钢铁车间,我们通过ET大脑能成功感应炼钢的温度,形成标准流程。”
目前,广东一批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使用阿里云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在另一制造大省江苏,ET工业大脑率先落地到协鑫光伏、天合光能、固德威等大型制造企业,协鑫光伏在生产中的良品率提升了1%,每年节省上亿元的生产成本。
中国南方航空电子商务部副总经理卢春认为,企业掌握不了用户,但可以掌握用户体验。“高并发的访问和海量数据是传统数据中心并不擅长的。比如航班动态,以前我们认为不能对外披露,但第三方平台想方设法拿到这些信息,吸引走了用户。”
基于这样的判断,南方航空开始和阿里云合作。目前,南航150万航班3900万个舱位,已经实现云端准实时查询。国际国内航班订单平均响应时间也缩短至2秒。
除了航空、工业制造外,闵万里下一步改造的垂直行业集中在农业、能源、交通等领域。“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一定要做到工业生产线中去,实现供研产销全链路的赋能。”
不过,目前的工业互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痛点。胡晓明判断,智能制造的难点核心在于个性化,工业将近有1300多个行业属性,要了解全面的属性,必须要构建一个有效的生态,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和数据的价值。
价格战术
与长三角的企业集群相比,珠三角的制造企业起步较早,工业水平相对也较为落后。
在胡晓明看来,自动化和智能化是两回事情,自动化有可能是无人工厂,但智能化主要是数据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消费者和制造业的连接。
此番重点布局珠三角市场,他希望广州能够成为中国在智能制造上的一个典范,不仅仅在自动化,更是在智能化上成为一个典范。
实现规模化的捷径莫过于价格战。同日,阿里云宣布CDN(内容分发网络)价格下调,核心产品折扣的幅度也进行调整。其中,CDN降幅25%后,带宽单价最低为16.2元/Mbps·月,再创国内最低价。实际上,这也不是阿里云第一次降低价格。从2015年至今,阿里云进行了数十次降价。
公开数据显示,CDN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持有服务牌照的厂商已经有39家。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市场竞争已经处于红海,但CDN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151亿美金,未来仍然有巨大的机会。各家厂商提供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几乎一样,只是在稳定性、安全性上有所差异。阿里云的降价策略,可以快速抢占市场。
根据阿里巴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阿里云计算收入为29.75亿元(4.47亿美元),同比增长99%,是公司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研究机构IDC最新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公共云IaaS市场数据中,阿里云市场份额扩大至47.6%。
第三方分析机构Forrester首席分析师戴鲲指出,中国云计算市场竞争的战场正在发生变化。过去,阿里云等云计算厂商主要吸引的是初创企业,但现在所有人争夺的都是大型国企等传统企业,并要对已有客户进行深耕。平台必须要与企业深度整合,不断拓展新的垂直行业与应用领域,且需要更长的销售周期和积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