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两会开始前,新华网推出了“2017年两会热点调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中国制造、创新驱动”,这些词毫无悬念进入了热点话题行列。而在刚刚结束的人大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
今年两会开始前,新华网推出了“2017年两会热点调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中国制造、创新驱动”,这些词毫无悬念进入了热点话题行列。而在刚刚结束的人大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这些词,并且有更加深入的阐释。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说要“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这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过程,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既非常紧迫又艰巨复杂。要勇往直前,坚决闯过这个关口”。
谈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他说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经济生活的运行,企业乃是重要主体。有效供给还是无效供给,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的行为。某种程度上,海尔的转型是对总理讲话的现实注解。海尔互联网转型持续多年,一直在探索“人单合一”模式。作为大型传统制造企业,其目标是让企业与用户实现真正的零距离。就像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说的:“把企业真正开放出来,把企业员工创造的价值和用户的价值结合起来。”
微观主体的力量
截至2016年底,海尔平台上汇聚了1333家合作风险投资机构,120亿创投基金,海尔还与其他创业服务组织共同组建了108个孵化器空间。
200多个创业小微、3800多个节点小微和上百万微店,每天在为自己辛勤工作。海尔已经有超过100个小微的年营业收入过亿元,41个小微引入了风险投资,其中16个小微的估值过亿元。
同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策也非常重视新增企业数量。去年,中国新登记企业增长了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海尔把自身这艘“航空母舰”拆分“舰队”的过程,与整个国家的转型诉求,保持着高度一致。
“微”是一个伟大的字眼。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分散的“微需求”,必须以“微供给”方式予以满足。但习惯大批量生产的企业,不太会因为个性化需求而特别定制,这是对规模经济的反动。但海尔的创业小微反应灵活,能够整合平台内外的资源,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海尔和小微的关系,是股东与被投企业的关系,但又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小微要和海尔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并且要在海尔这个大平台上运行。
对一个国家来说,扶持小微经济发展,需要好的制度环境,包括好的法制、税务、人才机制。对一家公司来说(如果它已经大到一定程度),扶持小微创业需要管理者有宽广的心胸,相对完善的规划能力,还有相当的容错度。重要的是充满韧劲,有持续推进下去的勇气。除了改革创新,中国没有别的出路,其实企业发展也是如此。
这样的变革背景下,张瑞敏的工作方式,与十多年前有了本质的不同。以前,他要不停地研究市场变化,制定目标,接着召开各种会议,把要求分解到各个部门。然后每天都盯着,保证下面的人做到位。
现在不同了,他只要关注创业团队能不能在创业路上真正走好。值得关心的问题是开放性,如能否做到资本和人力的社会化。资本的社会化,就是创业资金不是来自公司拨款,而是来自外部的风险投资机构。人力的社会化,就是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过来一起工作。他认为,海尔过去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把决策灌输下去,等着下属给结果就行了,顶多检查一下问题。现在他不允许下属碰到问题就来找他,他们要主动去寻找市场。
拥抱智能制造
拥抱智能制造,必然离不开互联网的介入。或者说,智能制造的时代,就是中国制造业的互联网时代。去年,海尔的互联工厂多次出现在央视报道中。海尔提出并实践的互联工厂,不只是工厂的概念,更是对企业全流程的颠覆,集中体现了《中国制造2025》中制造模式的变革实践。
在海尔位于山东胶州的空调互联工厂,各种显示屏随时显示着操作数据,厂区不像其他工厂那么嘈杂。你看不到叉车等搬运工具,而是通过柔性传送带、传送链、智能配送车等实现物体的迁移。产线上的工人很少,可以说屈指可数,与传统车间密集的工人形成了极大对比。
这个工厂最大的特点,就是“工厂全工序,以用户定单信息驱动互联,全过程透明化、无缝化、可视化”。整个工厂的设计理念是立体式布局,贯穿了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虚拟设计与实体制造的结合。
互联工厂的高度智能化,还体现在产品与需求的深度结合上。就像海尔的舒适风智能自清洁柜机空调,能够根据距离的远近,自动调节风机转速和压缩机频率,随时改变吹风角度和风速,让用户始终体验到最合适的风速和温度。海尔空调互联工厂,以柔性制造把用户需求和制造资源连接在了一起。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海尔智能空调已经连续35个月份额占比行业第一,在产品智能、制造智能和服务智能等三大领域都实现了突破,是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样本。预计2017年,智能空调在中国空调行业的份额占比还将继续提升。
海尔互联工厂的工人减少了,但这并非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体现出对智能制造的深刻理解。说到底,“智能”不仅体现在产品身上,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就像张瑞敏说的,机器换人是手段不是目的。机器换人成功了,充其量也只是工业3.0,只解决了一个问题:高效率,解决不了另外一个问题:高精度。
目前,海尔已经累计完成5大产业线28个工厂800多个工序的智能化改造,建成了沈阳冰箱、郑州空调、佛山洗衣机、青岛热水器、胶州空调等8个智能互联工厂。互联工厂带来整体效率的大幅提升,海尔的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20%以上,交货周期也由21天缩短到7至15天,能源利用率提升了5%。
经过多年探索,海尔研发了面向制造业的COSMO平台,这是中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平台除了将海尔互联工厂模式标准化,形成可下载的应用服务,让所有的企业可以复制海尔互联工厂模式,减少试错成本。还整合了企业需求和广大第三方开发者,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匹配不同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全流程互联互通。
如果说福特的流水线生产和丰田的精益生产,开创了工业革命的两个不同时代,海尔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在打造第三种制造模式,完全自主研发的COSMO平台,有能力助力中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由“制造”变为“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