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6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6.7%左右,经济总量突破70万亿元,CPI(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2%,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1%,GDP能耗下降了5%左右……国家发改委主...
2016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6.7%左右,经济总量突破70万亿元,CPI(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2%,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1%,GDP能耗下降了5%左右……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1月10日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用一组数据说明,2016年中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十三五”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多位专家分析称,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效果显现,供需关系逐步改善。物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工业产品价格也难以持续回升,接下来在稳增长的同时会更加重视结构性改革。
经济总量突破70万亿
徐绍史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有序地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GDP增速都是6.7%,预计全年也在6.7%左右。
徐绍史称,预计2016年国家的经济总量会突破70万亿元人民币,增量大约是5万亿元,这个增量与五年前年增长10%的增量基本相当,相当于1994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也是突出的。
徐绍史说,最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德国之声网站刊发评论文章称,2016年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速贡献了1.2个百分点,美国和欧洲分别是0.3和0.2个百分点。按此比例,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从2009年首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大贡献国以来,持续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充足的动能。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根据此前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和增长中心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6》,中国在2020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人均GDP接近或达到目前高收入国家组的下限,GDP总额可能接近或者达到美国的水平。
德意志银行高级策略师刘立男表示,分析中国经济不仅要看GDP增速,在生产能力下降、消费提高、房地产投资增长放缓等情况下,更需关注其结构性变化。应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宏观经济的不平衡性;加强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和正规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逐步消化存量债务,减少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债务负担。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中国经济在2016年企稳,这种趋势会在2017年延续。随着需求提升,通缩压力将继续缓解。价格的改善则有助于增加企业利润、减轻债务负担,并使民间投资企稳甚至适度复苏。
CPI温和上涨
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12月及全年CPI和PPI数据。12月份,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1%,略低于预期。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2015年扩大了0.6个百分点。
关于接下来的价格走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2017年一季度猪肉价格下行周期可能结束,之后有所回升。受供需因素和投机行为的影响,目前部分地区猪肉价格已经出现大涨。冬季天气变冷影响蔬菜生产种植,年末消费旺季到来,蔬菜、水果、肉类以及水产品价格都可能上涨。前期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对CPI形成支撑,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上升,工业产品价格回升,工业领域产品价格上涨逐渐传导至消费端,带动核心CPI上升,形成物价上行周期。
连平认为,由于宏观经济缓中趋稳,货币政策基调拟为稳健中性,相关政策在稳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结构性改革,不会轻易采取过度刺激举措。在供求关系和投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部分供需偏紧的食品价格可能出现快速上涨。预计未来CPI同比小幅上涨。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记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货币政策立场提出了“中性”的表述,更多的是针对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和降低金融风险,金融去杠杆客观上会收紧货币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上行。
章俊认为,伴随着央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及金融大类资产的去杠杆,同时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导致外汇占款下行压力加大以及央行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空间受到挤压的背景下,今年M2增速的放缓或将在一定程度上从货币条件层面抑制通胀水平的上升, 因此央行也无需采取类似加息等额外货币紧缩措施。
PPI快速增长不具备持续性
2016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5.5%。2016年PPI同比下降1.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0%。
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5.0%、34.0%、19.7%、17.1%和16.6%,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12.8、5.4、13.5、4.5和7.6个百分点,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4.2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76%左右。
PPI环比涨幅扩大的原因,绳国庆分析,一是受汇率波动等多因素影响,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升了部分工业品出厂价格;二是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效果显现,供需关系逐步改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增长效果已经显现,企业的效益好转,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回暖,经济企稳的态势显现出来。PPI从2016年9月到12月份增长迅速,从0.1%增长到5.5%,一方面是去产能工作对上游产品的产量和供给减少,另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和民间投资的恢复,使大宗商品的需求增加,供求关系快速转换。
但是,张立群表示,PPI的迅速上涨并不具有持续性。产能规模还是相当大的,在市场价格影响下产量增加的能力很大,而需求方面,并不是强烈持续的扩张需求,而是使得需求平稳恢复。从未来走势来看,需求恢复的态势越来越平缓,供给恢复的态势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未来的供求关系会向着平衡的方向发展。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也认为,2017年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状况没有改变,物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从工业品价格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大幅反弹的动能不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价格难以持续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