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业是立国之本,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制造强国战略全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努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
工业是立国之本,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制造强国战略全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努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准确把握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实现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做到“四个转变”。
一是以要素新供给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这些年,我国劳动力总量逐年减少,资本使用效率偏低,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技术、管理、制度、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提升传统要素效率,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加快推动工业发展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增强工业内生增长动力。
二是以制度新供给实现政府规制向市场配置转变。目前,我国工业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较为突出,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供需失衡、价格疲软,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这既有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政府不当干预的结果。要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既遵循市场规律,又勇于承担责任,营造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展环境。
三是以结构新供给实现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精细化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既要主动减量,下决心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要引导增量,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新服务;还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快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四是以政策新供给实现倾斜扶持向功能性扶持转变。产业政策重在弥补市场失灵。对规律的把握要准,把握好要素供给结构和质量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对应关系,将产业技术政策作为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方向引导要准,要多角度剖析行业、企业、地区分化的成因,分业施策,因地施策;作用方式要准,要减少壁垒,优化服务,由倾斜式结构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转变。
抓紧落实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十三五”时期,我们将以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为主线,发挥好政策“指挥棒”作用,突出抓好“七个重点”。
一是以战略规划引领为重点,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抓紧编制发布11个配套实施指南、行动计划和专项规划,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整合设立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分年度遴选标志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围绕已出台的五大工程实施指南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制定《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导地方错位发展。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探索不同类型城市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路径。
二是以化解过剩产能为重点,帮扶困难行业脱困发展。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原则,抓紧推动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制定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总体方案,明确人员安置、资金筹措、债务处置等措施。坚持压缩存量和优化结构相结合,推进低效过剩产能退出。引导和激励企业推进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抓紧出台机械、汽车、建材等困难行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和指导意见,加快实现企业扭亏增盈。
三是以质量品牌建设为重点,更好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在创意设计、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大众消费品创新和有效供给。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推进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标准对标,建立企业黑名单、惩罚性巨额赔偿等制度,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四是以夯实增长基础为重点,补齐工业供给体系短板。持续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指导发布《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和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力争解决一批标志性“四基”瓶颈。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形成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型网络体系,构建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有力保障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落实。
五是以提升供给效能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改升级工程,编制制造业转型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编制发布指导目录,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稳定工业投资增长。加快设立并发挥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积极拓展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应用市场。开展绿色建材、钢结构和铝型材生产应用行动。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
六是以融合创新发展为重点,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激发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积极培育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增强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技术、解决方案、安全保障等能力,夯实融合发展基础,激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七是以激发市场活力为重点,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围绕支持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全面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加强对违规收费的查处问责,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进一步开放基础电信领域竞争性业务,发挥好民间资本的创新活力。实施更加有利于创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建设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