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经济的放缓将面临的债务问题一直都是国内经济学者和国外评级机构关注的重点,不过这些学者机构的言论大多都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阐述利弊的,如果我们将视线拉的更近一点,从更加细腻的角度...
中国经济的放缓将面临的债务问题一直都是国内经济学者和国外评级机构关注的重点,不过这些学者机构的言论大多都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阐述利弊的,如果我们将视线拉的更近一点,从更加细腻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自己所要面对的和即将面对的问题很明显了:尽管经济不断放缓,但一些公司的销售依旧保持强劲。而麻烦在于,这些公司的客户支付货款的周期越来越长。相信很多企业家都会有这种感受。
对传统制造商来说,应收账款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你不接受应收账款,你就接不到业务。这是标准的行业做法,即便没有人喜欢它。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且有可能危及经济健康。付款周期越来越长,正在形成连环的现金流紧张和债务,影响各类企业,从大型国企到较小的供应商都不能幸免,甚至波及难以支付个人账单的员工。
随着最终需求疲弱导致现金流紧张,上市公司去年收到应收账款的中位数时间达到70天,是14年来最长的拖延。中国金融数据提供商万得资讯(Wind Information)的数据显示,2014年和2011年的收款中位数时间分别是60天和46天。
而现在坚持用银行承兑汇票(而非现金)付款的客户比例越来越高。与远期支票类似,银行承兑汇票是公司及其银行签发的一种借据。数年前,5%-10%的客户使用这种方式付款,但现在这一比例已升至20%-30%。银行承兑汇票大多要等90天或180天才能兑付。
而对于制造商来说,这种问题避无可避,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向上游(供应商)延迟付款。
中国供应链的密集程度超过欧洲或者美国,而且往往集中于某些地区,这意味着数月收不到货款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迅速传导至整个产业生态系统。
因此当制造手机软硬件产品的某公司拖欠货款时,它的两家在深圳上市的供应商被迫在提交给交易所的监管申报中向投资者发出警告。据当地媒体报道,在中国江西省南昌市,一家生产医用塑料的小型制造商去年9月将其拖欠120多名员工110万元人民币工资、招致当地劳动局罚款归咎于客户拖欠货款。
某公司处于一个竞争激烈且利润微薄的行业。该公司的困境表明了经济学家所说的问题症结所在:最终需求疲弱,尤其是在深受产能过剩困扰的低端制造业部门。企业在有足够资金支付供应商之前,必须先削减库存。
不过,应收账款的累积也反映出了金融系统中的瓶颈。自2014年末以来,中国央行大幅放宽了货币政策。但是,释放的资金往往无法流到那些最难以及时支付账单的小型私有企业手中。
虽然表面上流动性看起来非常充足,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用于帮助房地产板块再融资了。资金并未在整个经济体内部广泛流通起来,然而,银行在不断累积的应收账款中嗅到了商机:融资和证券化支付。融资方面由四大国有“坏账银行”主导。它们曾经只收购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但如今其业务已经延伸至其他困境资产。
在中国最大的坏账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2015新收购的资产中有近三分之二(1470亿元人民币)来自非银行机构。华融在其年报中表示,非银行资产“主要”是企业应收账款。在进行多年的试点项目后,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首的8个部委在今年2月公布了政策指导建议,承诺“加快推进应收账款证券化”以“盘活工业企业存量资产”
香港很多出口企业采用30-40-30支付结构来保持现金流周转,即客户在货物发运前、运输途中以及交付后进行分批付款。
向欧洲出口中国制造高档服装的香港针织厂的董事总经理林宣武表示,他和香港其他出口商在付款方面“求稳”。他通常利用30-40-30结构,即客户在货物发运前、运输途中以及交付后分批付款。
高端制造商的客户无法转投竞争厂商,因此它们拥有更大议价能力,但中国很多小型制造商日益面临困难。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很多公司依靠关系和裙带关系做生意。交易对象通常是朋友的朋友或某人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