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9月23日公布的9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录得47,既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47.5,亦较8月终值下降0.3个百分点,创2009年3月来最低。同日发布的9月澳新银行...
9月23日公布的9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录得47,既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47.5,亦较8月终值下降0.3个百分点,创2009年3月来最低。同日发布的9月澳新银行-罗伊·摩根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跌0.1点至138.4,虽然是该指数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已出现企稳迹象。机构认为,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低于7%概率显著增大,但短期看也无需过度担心。当前经济在生产端面临的困难恐怕更大,反映在指标上就是工业生产指标普遍表现不佳,但是相对来说,需求端的情况要好于生产端。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同日发布预测认为,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8%左右,四季度增长7%左右,全年增长7%左右。澳新银行预计,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将放缓至6.4%,第四季度将反弹至6.8%,全年经济将同比增长6.8%。
从9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各分项看,内外需仍然疲弱,投入价格和出厂价格仍处于收缩区间,显示制造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其中,产出指数回落至45.7,较8月产出指数下降0.7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就业指数等分项指标也均出现下降。
民生证券称,下半年经济“破7”几成定局,要想完成年初目标,稳增长需继续加码,下阶段货币政策将继续宽松,汇率政策继续求稳,财政政策继续加码。海通证券称,9月以来发电耗煤同比转负、环比负增,工业经济回落几成定局。发改委投资审批进入快车道,但基建独木难支。低通胀仍是主要风险,支持货币继续宽松。
不过,经济增长情况倒是未必有工业经济指标表现得那么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副部长李建伟认为,不能只从生产的角度考察经济增长问题,还要结合需求端的变化。“大量产能过剩的存在说明,我国的供给能力并不短缺,只是大多无效。结合需求端看,就是说仅是在现行的经济结构下,这些供给能力不能带来增长。”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从9月澳新银行-罗伊·摩根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看,需求的情况似乎略有改善。对于“整体经济环境”,57.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明年经济状况向好;对于“长期经济前景”的信心,64.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前景向好。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尽管9月消费者信心继续下降,但各分项指数显示消费者情绪逐渐呈现企稳的迹象。股票市场大幅下跌对消费者信心造成的负面影响开始消退。与8月的消费者信心数据相比,9月受访者对于未来12个月个人财务状况和宏观经济状况更为乐观。
相关阅读:PMI下降不代表制造业进一步恶化
结合8月份的PPI继续处于下行通道,预示着制造业仍面临比较严峻的下行压力。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制造业正在进一步恶化呢?尽管制造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是,更多的还是结构转型和价格变动所致,而非制造业进一步恶化的表现。相反,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发力,制造业下行的趋势将逐步得到改变。其中,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向好,是制造业趋势改变最为重要的方面。
事实也充分证明,无论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情况,还是进出口贸易情况,民营企业都表现出比国有企业更加积极的向好局面。特别是实现利润,在国有企业仍然处于下降过程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却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幅度。毫无疑问,这将对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扩大生产、增加投资等,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照中国经济目前从总体上讲,仍然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所不同的是,三者的关系发生了不少变化。过去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三驾马车”拉动策略,现在则需要转向以消费为导向、投资为推动力的新的“三驾马车”拉动策略。其中,出口要尽可能改变由长腿转为短腿的局面,尽可能地减少对经济增长的拖累。
事实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并不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但是,中国经济没有因此而陷入严重的困境之中。一方面,当时中国经济的结构仍然以制造业为核心,就业、居民收入增长等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另一方面,亚洲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中国的出口没有造成冲击,加上制造业能够为出口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影响力和影响范围远大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使原本对经济呈主要拉动作用的出口严重受阻。而且,在这十多年中,中国的制造业逐步被边缘化,也使得制造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现象。自然,在金融危机面前,就显得毫无还手之力了,出现PPI持续下跌和PMI较大幅度下降的局面,也就很正常了。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确保制造业朝着积极有利的方向转变呢?还是要依靠投资和消费的“双驱动”。从投资来看,就是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实施步伐,使严重拖累经济的钢铁、水泥等基础行业能够恢复一些生机,不再严重拖累经济,并将这样的积极信号迅速传递到其他行业,形成良性循环。因为,投资本身就是一种消费,且带动力更强的消费;就消费来看,应当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两手抓。
而要促进生活性消费的启动,依靠企业的投资、投入是一个方面,在政府层面,则需要出台更大鼓励生产性消费的政策,如扩大加速折旧范围、扩大设备购置减免税范围、对生产性投资采取财政贴息政策等。只有这样,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意识才能增强。
在此基础上,以温和的人民币贬值机制,鼓励出口,也是稳增长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是不利于出口的,只有温和贬值,特别是国外经营者对人民币贬值有强烈的心理预期,采购的动力才能增强,出口的阻力才会减少。
总之,只要“三驾马车”重新发力,制造业也就会步入稳定增长通道,就不会再出现PPI、PMI持续下降的现象,中国经济的复苏也将步入健康轨道。对8月份PMI继续下降的问题,需要关注,而且是重点关注,但切不要失去信心。制造业并没有出现明显恶化的迹象,随着结构转型的逐步到位,会出现明显好转。就看如何把投资和消费两篇文章做好,尤其是消费文章,要当作最重要的文章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