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新老产业转换的“衔接期”,一些传统产业正淡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力位置,一些新兴产业长势强劲,但还没能力接班成为顶梁柱。专家指出,鼓励更多的人创业创新,激活经济...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新老产业转换的“衔接期”,一些传统产业正淡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力位置,一些新兴产业长势强劲,但还没能力接班成为顶梁柱。专家指出,鼓励更多的人创业创新,激活经济肌体每一个细胞,对于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平稳快速度过“衔接期”、挖掘中国经济的新潜力至关重要。日前,国务院再次出台支持万众创新的具体措施,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必须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衔接期”经济运行压力大
今年中国经济开局运行平稳,7%左右的增速支撑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同步增长,能耗降低环境有所改善。“但另一方面必须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的确在持续加大,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汇集,既有需求不足,也有供给不足。”李克强总理说。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认为,当前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经济运行走势分化,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目前,工业、外贸、房地产等传统增长动力引擎相继减速,“我们一些传统的支撑力量正在消退,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力量则在成长,有的新业态新产业呈爆发式成长。但还没有衔接到位。”李克强总理分析,“行业和区域现在都处在一个分化状态,需要先把准脉搏:哪些应该保住、扶持,形成将来新引擎和新动力;哪些需要改造、升级,不能让它萎缩;哪些该淘汰的,就要坚决淘汰。”
经济下行对就业也开始产生影响。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1至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同比减少20万人。另据人社部在全国范围内调研发现,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需双降”的局面。业内人士分析,新增就业同比减少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双降”,显示出经济下行压力正向就业端传导。
政府搭台市场唱“主角”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经济增长动力日益下行,为获得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动力,必须改革和创新有关的体制,使其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需要。一些不适应甚至是阻碍新增长点形成的体制,则需要通过制度的创新进行调整或废除。
因此,制度创新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管好政府该管的事。同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更大的活力,让广大群众享受改革成果。
李克强总理强调,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去清障开路,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要清障还要搭台,特别是创业的小微企业,要它们插上翅膀,让它们轻装前进。
改革为经济新常态培育了创新机制的土壤,播下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种子。如今,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创新产业已经结出累累硕果,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正在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更强劲的经济增长动力。有数据统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信息消费市场,仅今年前10个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3307亿元,增长55.6%,传统商业模式插上互联网“翅膀”,不仅成就了“双11”这样的消费狂欢时点,也让智能手机这样的耐用品变成了快速消费品,创新已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创新激发核心竞争力
创新在发掘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同时,也在推动“中国制造”从低端走向高端。近年来,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创新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将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即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2.4%,相当于GDP的2.09%,而技术合同成交金额高达8577亿元,同比增长14.8%。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据亦表明,2014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为92.8万件,已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
专家指出,创新正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可以通过大规模自动化等技术创新和推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开辟、占领新市场。
在技术创新驱动下,以高铁、核电、航空为代表的中国高端装备近年来高速发展,逐步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李克强总理日前考察中国北车集团时强调,要通过改革创新,整合技术、研发、制造、培训等资源,与对外基础设施合作相协同,打造中国装备走出去的“联合舰队”,参与国际市场合作竞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中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