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状悲喜交加用四个字形容2014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那就是“跌宕起伏”,也不愧为复苏之年。根据中国光伏
现状悲喜交加用四个字形容2014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那就是“跌宕起伏”,也不愧为复苏之年。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我国光伏产业2014年回顾与2015年展望》的报告,目前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发展总体趋好。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13.2万吨,同比增长57%;硅片产量达到38GW,同比增长28%;电池片产量达到33GW,同比增长32%;组件产量达到35GW,同比增长27.2%。骨干企业毛利率多数回到两位数,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明显好转。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我国企业进入全球前十名,如多晶硅(4家)、硅片(8家)、电池片(5~6家)、组件(5~6家),并且第一名均为我国企业。
据了解,2014年,20家领先供应商组件总出货量已占到全球总需求的68%,高于2011年的60%。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天合光能与英利绿色能源组件出货量均逾3GW。
光伏EPC方面,从2012年的中国第二,到2013年的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再到2014年的全球第一,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的完成了自己在光伏EPC业务上的跳跃。在保持稳定增长势头的同时,1.5GW的承包安装量也让其超越了FirstSolar1.3GW的工程量,晋身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2014年光伏行业的发展总伴随着争议。
除了晶硅与薄膜发电的技术路线之争,2014年,分布式光伏无疑是最风光也是最具争议的。犹记得年初起,“2014年将迎来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元年”的观点便生了根,到如今,并非否定,只觉得可惜在2014年1月份召开的国家能源工作会议上,能源局将新增光伏装机目标锁定14GW,其中地面电站6GW,分布式电站8GW,争议就不曾停止过。据相关数据显示,当时国内分布式光伏安装累计超过5GW。而且不难发现,在累计完成的分布式总量中,“金太阳”工程的贡献量约为2/3,完全通过市场化投资的分布式项目则少之又少。取消“金太阳”示范工程之后,分布式“单挑”8GW的目标实属艰辛。事实上,业界对于14GW目标没完成的结果并没显得太意外。
2014年12月11日、2015年1月22日,美国商务部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分别公布第二起对华光伏双反案终裁结果,认定自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对美国产业构成实质损害,美国海关将据此向中国大陆相关产品征收“双反”关税、向台湾相关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这是美国继2011年后第二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不仅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也相继对华光伏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贸易形势堪忧。
国外市场呈现不确定性、国内市场环境有待改善、技术发展仍有差距、标准检测认证体系亟待健全、“增量不增利”的情况仍在延续、政策执行不到位、融资贷款难、人才流失严重等,都是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
有业内人士这样形容光伏企业面临的现状:光伏产业就像“玻璃瓶里的苍蝇”,前途光明,未来不可测。
2015年为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这是一个新旧交替、意义重大的年份,对光伏而言更是如此。
在2014年收官之时,工信部出台的支持光伏发展的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形 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支持形成15家光伏企业巨头。更有专家表示,“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未来几年的光伏行业一定会是几家光伏寡头霸占市场80%以上的份额,光伏行业的洗牌将会进一步加速”。虽然行业属性问题、技术雷同带来的估值问题、地方政府的干预、“资源换项目”等会困扰着光伏企业的兼并重组,但另一方面,《意见》的出台对2015年光伏行业而言也是一个好的开端。
2015年1月,国家能源局下发《2015年全国光伏发电年度计划新增并网规模表》(征求意见稿),规划2015年度全国光伏年度计划新增并网规模15GW,其中集中式电站8GW,分布式7GW,装机目标比去年增长1GW,但相比2014年的实际装机总量,大幅拔高到15GW的并网量足够令人吃惊,这将是产业的大挑战。同时,按照能源局部署,今年将制定光伏发展“十三五”规划。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年中国政府针对光伏产业各项政策累计超过30项(国家部委层面)。此外,国家电网将于2015年发布新版光伏分布式并网技术指导意见,全面支持分布式光伏发展。受惠于中国政策落地,2015年国内领先的电站开发商如中电投、中国国电、协鑫新能源、江山控股、顺风光电、联合光伏、特变电工、中立腾晖等新年规划均超过1GW,部分企业高达2GW以上。
光伏发电审批权下放地方后,炒卖路条增加了光伏发电的成本,加重了企业负担。从2014年10月起,国家连续发文整治路条炒卖,规范市场秩序,也为2015年的光伏发展创造了条件。
另外,2015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有望出台。配额制会强制要求发电企业的新能源比例,同时电网公司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也要满足一定比例,这会加强各方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重要性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上网问题。
此外,能源局掌门换人也给2015年的政策方面带来了无限想象和期待。2014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媒体曝出,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努尔˙白克力正式接替吴新雄,担任国家能源局局长一职。2008年成立的国家能源局已经有过三任局长,分别是张国宝、刘铁男、吴新雄。“新官上任三把火”,在自然资源丰沛的新疆担任自治区主席6载的努尔·白克力,已积累了丰富的对自然资源的调配运用经验、外交经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经验,在国家能源局这个新舞台又会有着什么不一样“舞姿”呢?光伏产业又将有什么样的机遇?
预测展望
各类讯息无不显示着2015年将是我国光伏产业的大发展之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光伏产业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政策利好下,我国光伏产业是否会如预期发展?今后的光伏市场将会出现哪些新变化?
涅槃重生华丽蜕变
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主任王伟的话来说,2015年的主题是“涅槃重生华丽蜕变”。从数量角度看,中国光伏规模过去全球第一,未来一段时间预计仍将保持第一。从产品市场看,从2007年开始,中国的光伏组件销售量始终世界第一。从年度电站建设市场看,2013年中国光伏电站建设总量为10GW以上,2014年预计略高于此,这使得我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光伏电站年度建设第一大国。2015年,全球光伏产品需求量将达58GW左右。随着中国光伏加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产业整合深化带来的潜在产能恢复,中国光伏组件销售量继续保持60%的全球市场份额是可能的,小幅提高也是可以期待的。如果再辅之以政策引导,无论是在以转换率提高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方面,还是在切割机等关键装备制造方面,中国光伏制造技术都会实现稳步提高。
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太阳能市场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项目数据库统计,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德国的全球第二大光伏应用市场。鉴于太阳能发电成本持续下跌,预计201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长16%-25%,介于53-57GW之间,从地理角度而言,2015年最大的市场依然是中国、日本及美国,就增幅而言,中国、美国与印度位将居前三名。
装机或超16GW
国家能源局前些时候下发了《关于征求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意见的函》。文件不仅指出了2015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的目标为15GW,还鼓励地方通过竞争性方式进行项目配置和促进电价下降,预期将促进一定规模抢装。
预计2015年光伏新增建设装机将超过16GW(甚至可能达到18GW),同比增幅超过60%。2014年的备案规模为14GW,而能源局对2014年新增并网光伏装机的统计结果为10.3GW。这也就意味着有超过3GW的项目建成没有并网或者尚未开工建设,而部分项目将结转到2015年。
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的主动权正在逐步转向中国
这是基于两方面原因:首先,中国光伏产品占据全球60%市场空间的格局基本确定,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光伏加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着内在动因和充分条件,有如今日之世界第一的中国高铁技术。其次,光伏产业整合已经到了最残酷的阶段,激发着有竞争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技术竞争力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投融资环境变好
在光伏终端市场,由于未来规模和收益空间的相对确定,股权资本正在批量涌入,信托、金融租赁等债权资金开始进入,银行信贷资金早晚会跑步进入;在光伏中上游市场,随着有竞争力企业收益水平的稳定回升,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会主动提供有差别的产业融资服务。
2015年贸易摩擦或大规模袭来
从商务部获悉,2014年1至11月,国外发起涉华贸易救济调查85起,同比下降13.3%;其中反倾销调查52起,同比下降23.5%;反补贴调查12起,同比增长9.1%;保障措施调查21起,同比增长10.5%。这些年,我国光伏产品接连遭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双反”调查,金额巨大,涉案企业众多,为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布下阴霾。有专家预测称,2015年中国出口产品有可能面临新一轮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浪潮。
美媒:中国或垄断光伏行业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1月15日报道,美国一直相信光伏产业可以消灭能源垄断,能源独立也是美国能源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然而面对强势的中国光伏产业,美国也陷入担忧,中国可能会成为“光伏产业的欧佩克”,从而垄断。“中国一旦垄断,不仅对消费者不利,而且很多初创公司也将无法存活。”
【总结】
2014年初的14GW与10GW,地面电站的6GW与分布式电站的8GW,即便是到了年底的装机量统计数据,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2014年新增光伏装机量是10.52GW?8.17GW?或者7.1GW?终归不是14GW。但这并不阻碍2015年15GW目标的制定以及实现。
展望2015年,中国光伏不缺政策、不缺市场、不缺人财,更不缺总能一不小心产能过剩的生产能力,政策加持,融资松绑,技术创新,总体环境不断改善。可是,如何扬长避短把理想变为现实?这大概就是一直都在探讨摸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