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能源局新政严查投机意在打击光伏项目“路条”买卖的两份重要通知,引发业内震动。1
能源局新政严查投机意在打击光伏项目“路条”买卖的两份重要通知,引发业内震动。
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禁止买卖项目备案文件及相关权益,已办理备案手续的光伏电站项目,如果投资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应当重新备案。10月12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秩序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又提出: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的投机行为,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扰乱了新建电源项目投资开发秩序现象,要坚决制止。分析人士称,“路条”买卖利益链或将受到重创,可能会转为私下行为。
“路条”潜规则
通知里提到的新项目投机行为主要指的就是“路条”倒卖,这是项目审批制度下或行政配置资源下的常见现象,这种“潜规则”在各个行业都有。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红炜对记者说。
据了解,在去年底光伏电站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之前,光伏行业有大小路条之分,备案制之后则没有“小路条”概念,只有“大路条”。“小路条”一般是指当地省发改委签发的允许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拿到“小路条”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获取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许可、环境评价、矿产压覆、电网接入在内的“大路条”批准。过多的审批环节,给长袖善舞的“路条”掮客留下了寻租、套利的空间。并且,“路条”有效期一般为两年,而100兆瓦电站建设期大概只要5个月,这也留下了“倒卖”时间。
据了解,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风源情况,不同的并网条件,“路条”价格也有差异。一位业内人士曾指出,“在某些地区获得路条需要0.2元/瓦的成本,而转让价格可能在0.5元-0.8元/瓦。”这意味着10兆瓦的项目可以获利300万元以上。
今年8月12日,光伏巨头英利集团和天合光能曾在云南产权交易所,为了云南当地一个光伏地面电站的“路条”,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双方竞买的对象是云南冶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90%股权,该公司的核心资产是拥有发改委核准开发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南庄3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的资质,即所谓的“路条”。当日,双方经过近50轮竞价后,天合光能最终以超过2.4亿元的价格夺标。据此测算,该“路条”价格折合每瓦超过0.9元,价格之高一时引业界侧目。
神奇的“掮客”
“路条掮客一般是项目所在地的人,有关系,能快速拿到‘路条’。”一位资深光伏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很多“路条”掮客本身甚至不是业内人士,但看到其中有较大获利空间,而且凭借自身资源有能力拿到路条,也进来分一杯羹。还有一些没有资金能力投资建设电站的光伏企业运作“路条”业务,然后倒卖给其他投资商谋取利润。
航禹太阳能执行董事刘杨对记者表示,这次国家能源局出手监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抑制非理性扩张,有一些企业通过买路条来圈地,特别是上市公司,它并不一定真正把这些项目落地,但是有“路条”在手,可以把今年的目标建设量吹大,资本故事更好听,股价也容易拉升。此外,“路条”倒卖无形中推高了建设光伏发电站的成本,监管部门也希望借此挤掉“水分”,提高收益率以刺激企业的积极性。
红炜说,光伏“路条”乱象确实挺突出,某些地方甚至有些不负责任。例如国家批了50兆瓦的指标,但该地实际给出去的“路条”却超过这个额度,这意味着某些企业的项目最后能不能真正并网发电都是问题。
“其实有些大企业按照程序走,未必就不能获得”路条“,但是购买路条更快捷。毕竟‘强龙难压地头蛇’,你不知道在哪里就会被卡住。”上述业内人士说。
地下交易或盛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两份通知接连出台,意味着倒卖“路条”将被严查,一些不合规不合法的路条、审核备案项目等都会被纳入监管体系中,获得“路条”的项目也可能在国家能源局的监督下加快落实。
不过刘杨对记者说,尽管国家开始出手清理整顿,但落实力度如何难测。而且市场有需求,就会有交易,很难真正肃清。路条买卖可能会转为私下行为,例如改为委托代持等,只是法律风险会比较大。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最新监管政策将倒逼部分企业低价出售“路条”,卖方市场强势向买方市场倾斜。“原本‘路条’的限制主要在于其年底前会失效,所以此时也应该是路条交易的高峰期,而能源局要求2014年11月15日前完成监管工作,这无异于加速了‘路条’的交易和梳理工作,倒逼资金实力并不雄厚的公司寻找合作公司。卖方变得非法,买方此时占有绝对的话语权,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将获益”。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此间成立专项监管工作小组,由局长吴新雄担任组长,副组长由刘琦(副局长)、王禹民(副局长)、谭荣尧(监管总监)担任。但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监管工作小组规格虽高,但国家能源局只有监督权,缺少强有力的执法权,监管乏力的状况可能出现。
刘杨对记者表示,如果光伏电站项目审批流程能透明公开,公事公办,就不会滋生“路条”市场。而红炜指出,要想避免“路条”潜规则就要改革审批制度,例如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寻找项目投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