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环境压力的加大,水泥行业的环保要求一再加码。近日,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修编发布了《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主要包括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
随着环境压力的加大,水泥行业的环保要求一再加码。近日,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修编发布了《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主要包括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六类,引导水泥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今年3月1日,水泥行业已经开始实施该行业号称“史上最严”环保排放标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对于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从原先的800mg/m3下调到400mg/m3,重点区域则执行300mg~320mg/m3的标准。
去年以来,我国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多项政策措施出台。在国家坚决治理大气污染的大背景下,水泥作为高污染行业,在这场“治霾”的攻坚战中首当其冲。业内专家表示,环保标准一再加码,推高了水泥企业的环保投入,中小水泥企业将面临洗牌,而对于环保基础较好的大企业来说,其感到的更多是机会。
环保投入将加大
该《指标》将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指标体系适用于通用水泥生产企业,包括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水泥粉磨站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水泥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环保核查、排污许可证和行业准入等资源能源消耗清洁生产管理需求。
“环保政策的收紧,需要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加大投入,而费用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提升。”业内专家表示,环保投入已经成为水泥企业一道必须迈过的“坎”。
去年以来,我国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在内的多项政策措施出台。在国家坚决治理大气污染的大背景下,水泥作为高污染行业,在这场“治霾”的攻坚战中,自然是首当其冲。
2013年下半年,环保部针对水泥行业,连续发布了《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其中,《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是1985年该标准发布以来的第三次修订的第四版。新建企业将在2014年3月1日起执行新标准,现有企业则执行原标准至2015年7月1日过渡期结束,为水泥企业预留了足够时间进行脱硝改造,进而达到渐进式治理的效果。
新标准首先将散装水泥中转站纳入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并取消了关于水泥窑焚烧危险废物的规定。而影响最大和最主要的改变是对于水泥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调整。对于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从原先的800mg/m3下调到400mg/m3,重点区域则执行300mg~320mg/m3的标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标准比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标准限值更为严格,接近日本和德国等国的排放标准,也从而被业内称为水泥行业“史上最严”环保排放标准。
该标准对水泥行业除尘、脱硝改造也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脱硝设施的添加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对盈利不佳的水泥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目前,我国水泥行业的脱硫已实施到位,90%的企业均能达标。60%的水泥企业在除尘方面也能满足新标的上限,所以水泥企业更多的压力来自于脱硝。我国目前只有10%的水泥企业脱硝达标。
“一套脱硝设备的技改前期投入大概在1000万元左右。”一位水泥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此外,脱硝设备还包括大修费、水电费、保险费、脱硝使用剂等费用,水泥脱硝设备运营成本为每吨水泥20~40元,这块将成为长期的费用支出。
“以去年水泥产量计算,全行业将增加成本400多亿元。按照行业平均利润计算,这一新标准将吃掉全年利润的50%。”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表示,未来水泥企业的环保成本将大大增加。
倒逼行业洗牌
对于环保投入的增加,最敏感的莫过于中小水泥企业。水泥的龙头企业均有较好的环保基础,且财力雄厚。业内人士认为,这样或许能倒逼行业洗牌。
我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水泥厂3000家左右,其中中小型水泥厂占绝大部分,这些水泥厂的生产设备相对滞后。加上其自身目的和企业性质,它们在生产设备选择上不是很谨慎,对价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品投入甚少,所以在市场上多以低价竞争赢得市场和利润,但是在水泥的生产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资源、能源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行业内的产能过剩。
从我国目前中小型水泥现状看,多为2000t/d及以下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由于存在不经济性,可能就不会选择安装脱硝设备。由于新标对环保方面的要求,中小型水泥企业如若不愿或者没有能力增加环保投资和环保成本,这样在未来一年到一年半内,水泥行业新的行业门槛将会形成。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两年内,将可能有至少1500多家水泥企业因为不堪承受环保重压而最终选择退出水泥行业。
中小型水泥企业只有主动寻求并购,或被淘汰出局。水泥行业势必会历经一轮大浪淘沙的整合,行业内龙头企业凭借成本、技术优势就有望获得更多兼并重组机会,进而促进行业产业升级、集中度提高。
标准执行是关键
“生产污染与环境保护本身就是矛盾的,社会发展必须容纳一定的生产,而要缓和矛盾,只能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就是国家标准。对于水泥企业来说,减少大气污染,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严格执行新的水泥污染排放国家标准。”原国家建材局局长王燕谋表示。
“现在企业的责任就是严格执行新标准。”王燕谋十分明确地说,这也是水泥企业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排放的最有效办法。
“新标准已经达到了防治大气污染比较好的欧洲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水平。如果企业能够自觉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就能够尽到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王燕谋说。
王燕谋认为,新标准要求虽然严格,但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执行起来并不难。从技术上来讲,我国水泥工业已经具备了这一实力。“目前很多企业的排放就已经达到或高于这一标准,如PM的排放,很多大企业就已经达到了20mg/m3以下。”他说,通过技术改造,中型企业也完全有能力在过渡期内达标,而一些无法达标的小企业就要被淘汰。
执行新标准需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这些无疑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如果企业想承担社会责任,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就必须严格执行。”王燕谋再一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