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磨料磨具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产业结构调整绝不是“去工业化”

关键词 结构调整 , 去工业化|2014-02-26 08:35:21|来源 新华网
摘要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6.88万亿,同比增长7.7%,更重要的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内最大产业。这具有一定...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6.88万亿,同比增长7.7%,更重要的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内最大产业。这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在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还存在着很多结构方面的不合理、不协调和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准确把握调整方向,坚持循序渐进,第三产业也不可盲目推高。

       勿盲目追求第三产业过快发展

       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有直接关系。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主动调整的结果,但是,如果盲目推高、过快发展也会带来很多隐患。

       首先,盲目推高第三产业会形成泡沫经济。在现有的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占据着很大部分,房价的非理性上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第三产业。

       与房地产直接相关联的还有各级土地批租(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扩张,加上各类影子银行的准信托业务,这些都导致信用资产膨胀。可以说,正是房地产和银行业的这些业务的非正常发展推高了第三产业的比重,同时也积累着大量的经济泡沫。

       其次,第三产业过快发展会导致国民经济结构性减速。近两年的经济增长减速虽然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周期性原因,但更多的是结构性原因。

       有数据显示,第三产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还不到第二产业的70%,过快发展第三产业会使经济增速进一步逼近“下限”,必将倒逼宏观调控反向干预,进而延缓发展方式转变。

       再次,第三产业过快发展不利于化解产能过剩。化解产能过剩只能以技术和环保为标准逐步进行,过快发展第三产业可能使工业产能因缺乏需求而进一步过剩,而且会形成新的服务业产能过剩,且不利于就业。

       新型工业化的的四大内涵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当然是继续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但是,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升级的坚实基础。第三产业本质上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产业链的分解分工而向服务业的延伸。我们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即所谓“新四化”)的融合发展历史新时期。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以信息化武装工业制造业,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本质上也是一个产业内部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产业升级包括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产业链条升级四种情况,通过工业内部从产品到工艺,再到功能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可以逐步实现产业链的升级。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进一步优化各产业内部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才是产业升级的现实选择。

       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涉及到各个环节。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资源和环境的严峻约束条件下,传统的工业化已经接近尾声,新型工业化需要展开。产业升级的坚实基础则是要对“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不断扩展,其中就包括绿色化、精致化、信息化和服务化。

       工业生产的绿色化要求我们通过产品从设计到生产过程都要尽可能减少污染和排放,实现清洁生产,并倡导绿色、健康的消费行为。工业生产的精致化要求我们制定更加精细的质量标准和工艺标准,并注入鲜明的文化要素。工业生产的信息化要求我们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工业设备的数控化和智能化。工业生产的服务化要求我们用工业精神塑造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为导向满足个性化需求,本质上是制造业文明的深度化和扩展。

       我国长期处在全球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造成低端锁定与核心环节缺失,价值含量偏低,利润微薄,产业往高端环节升级步伐受阻。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的冲击进一步暴露了中国制造业低端锁定的现实困境。

       此时如果我们把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在第三产业,放弃向产品的研发、设计、营销和品牌等制造业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进军,我们的产业结构将永远处于低端锁定的状态,而倾力发展的金融和房地产等所谓的高端服务业也会因失去服务需求而陷于尴尬境地。因此,现阶段的中国需要从现实产业技术基础出发,准确把握产业结构演进的创新力度,重点实现产业内升级,逐步形成制造业的高端竞争力。

       中国经济升级的核心依然是工业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告诉我们,中国无论如何不应该去工业化。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重新认识到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占领新的国际竞争制高点。

       已经来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产业价值链上制造的战略地位将变得与研发和营销同等重要,发达工业国家正在重塑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优势。如果我们产业升级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就等于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反倒有产业“空心化”的危险。

       新型工业化需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产业制高点。我国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动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业等七大领域24个重点方向。这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中国必须在这些领域拥有属于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的生产体系,才能以大国的姿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最佳路径。首先要实现产业内升级,由粗加工向精加工升级,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产品升级,从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最终实现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升级。目前真正需要的是从中央到地方共同努力,从政策的作用机制上掌控结构调整的力度和节奏,在提升新型工业化质量的基础上,挤掉房地产和金融服务业的泡沫,做实第三产业,循序渐进,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作者计保平 为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磨料磨具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郑州玉发磨料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