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5月回落0.7个百分点,创下4个月以来的最低位,但仍略高于预期,表明我国经...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5月回落0.7个百分点,创下4个月以来的最低位,但仍略高于预期,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
需求疲弱
6月20日,汇丰公布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为48.2,低于5月份的49.2,并创下9个月的新低,表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需求都极为疲弱。汇丰称,8个月以来,制造业产出首次出现收缩,收缩率尚小,原因普遍与客户需求减弱有关。
从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来看,与5月相比各主要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进口、积压订单、采购量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落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而其余指数降幅均在1个百分点之内。
经济稳中偏弱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称,二季度PMI数据反映出经济运行的两个特征:
一是当前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增长的基本特征。二季度,各月PMI保持50%以上水平,均值为50.5%,表明我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
二是当前经济增长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稳中偏弱因素,主要原因在于产能过剩和产量释放过快。今年以来,制造业生产指数一直高于新订单指数,6月份生产指数为52%,高于新订单指数1.6个百分点,这种供大于求的格局积累到现在造成了市场偏弱的局面。在目前这种形势下,稳增长要立足于控制产能过快释放,保持供需基本均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1~5月份投资、消费增长大体平稳,剔除热钱扰动因素,出口实际增速并未大幅下滑。而库存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稳增长的政策效果还在进一步显现之中。
制造业需立足创新
在PMI数据发布之前,我国金融体系出现了“钱荒”,推动银行间拆借利率飙升至史无前例的高位,并导致我国信贷市场暂时冻结。但从PMI指数来看,前期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压力并没有对制造业带来影响,包括生产指数、订单指数等都与流动性关系不大。
从PMI指数可以看出,当前制造业面临的是订单不足的问题。缺乏订单,即使投入资金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无法得到消化只能转为库存。目前制造业刚刚完成去库存化,说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不是流动性问题,而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企业利润降低、缺乏创新。
有分析指出,虽然前期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压力尚未对制造业带来负面影响,但是这一问题也暴露出资金“空转”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危害值得警惕。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讲,存在产业“空心化”趋势,微观领域企业缺乏创新,利润空间降低,促使一些企业更热衷于“钱生钱”,而不是把资金用于生产领域。如果企业“脱实向虚”,融资获得的资金通过银行表外业务再度进入银行体系获利。同时,一些急需资金支持的新兴产业由于见效周期长反而更难获得资金的支持,这不仅降低我国“逆周期”宏观调控的效果,而且降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并蕴含了新的潜在金融风险。
专家指出,由于金融紧张需要一定时间才会传导至宏观经济,流动性紧张的影响只有在7月份才会真正开始显露出来,未来经济有一定下行压力。不过,面对当前的经济和金融运行形势,未来我国将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会出现大的政策调整。长期来看,我国将继续抓好结构调整,从微观层面上促进企业改变自身发展模式,立足创新,加快升级转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