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务部日前公布,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达到43.6亿美元,同比增长39.4%。另外,几家金融机构也一致表示,一季度汽车零部件业延续增长景气与效益景气兼备的“双景气”趋势...
商务部日前公布,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达到43.6亿美元,同比增长39.4%。另外,几家金融机构也一致表示,一季度汽车零部件业延续增长景气与效益景气兼备的“双景气”趋势,并预计二季度零部件行业仍可维持快速增长态势。银河证券行业研究员赵胜利表示,这种“双景气”主要来自在经历了2004年国内汽车市场的低迷后,从2005年二季度至今,整个汽车行业的收入与产销量同步甚至更快增长,利润总额率也出现明显回升,当前保持在五个百分点左右。而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行业的子系统,也随之逐渐复苏,凭借规模经济的影响,企业的三项费用率有所下降、毛利率逐渐回升,使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且利润总额的增长略快于收入。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李春波认为,零部件业回暖,一方面是国内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增长,对零部件配套以及后市场产生联动效应;另一方面是近年来伴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转移,我国零部件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推动零部件业外部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客观上也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地位的提升。
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数据,今年2月,国产汽车价格环比下降0.86%,而3月掀起的大幅降价风潮又将这一数字拉得更低。李春波分析说,虽然汽车价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探底,但与去年原材料价格大幅飙升不同的是,今年原材料、燃料成本的上涨逐渐放缓,涨幅连续数月下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成本压力较去年呈现出减速趋势,使行业景气度在今年年初呈现明显提升。
赵胜利认为,当前,在行业回暖大环境的背后,零部件企业的分化情况较为严重,值得关注。由于零部件企业势必要依附于整车企业,如果无法进入整车的配套体系或丢掉配套机会,都会导致零部件企业衰落。同时,两者又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旦主机厂出现波动,就会影响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在汽车行业中结构性调整一直存在,给零部件企业的经营状况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去年重型载货车的增长速度较快,而中型载货车却出现了负增长,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企业由此呈现两种状况。
近日,人民币升值的消息不绝于耳,是否会给已经或即将走出国门的零部件企业当头棒喝呢?两位分析师一致认为,影响肯定会有,但不会大。李春波说:“从中长期看,一则中国零部件产品在国际上的价格优势不是5%~10%,而是30%~50%;二则现在零部件的制造成本大部分是全球计价,人民币升值也意味着中国企业购买国际商品的价格又下降了。据计算,中国部分零部件产品的附加值约占总成本的一半,因此,即使人民币累计升幅已超过5.68%,仍然不足以撼动中国零部件的国际地位。”赵胜利则认为,此次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对美元而言,而对于其他主要货币,如对欧元甚至出现贬值。况且,人民币的升值并非突发性的,主要的出口企业为规避风险已提前做了相应准备,如套期保值等。
据相关机构统计,在2008年前,跨国公司计划在低成本国家采购50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而其中的70%将瞄准中国企业。李春波提醒说,面对出口,我国纺织行业走过的路,应该引起零部件企业的重视。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上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但是纺织企业却没有因此赚到丰厚利润,就是因为产品出口到国外后,面临的往往是中国企业间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又经常是无序甚至违背贸易准则的。中国零部件行业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与多年前的纺织行业具有相似性,低成本的优势如何不被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所消磨掉,将是走出国门的中国零部件企业所必须警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