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美国海外制造业也在加速回流,这些恐怕都得益于奥巴马“将制造业带回美国”的政策。他在2012年国情咨文中不仅提出了这样的口号,而且提议给予企业税收激励,为的是将工作机会留在国内。这些都是奥巴马为争取选票而采取的举措。而这些举措已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数据显示,制造业大量回流将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和就业率的提升。
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耐用品订货环比上升1.6%,显示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势头。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工厂耐用品订货经季节调整升至2216亿美元。而工厂耐用品订货在3月份和4月份连续两个月环比下跌,引发市场对美国实体经济扩张动能放缓的担忧。据了解,美国制造业在本轮经济衰退中曾受到严重冲击,2009年美国工厂耐用品订货下降20.2%,为1992年以来最大降幅。但自2009年下半年衰退结束后,制造业成为美国本轮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
另外,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美国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已于7月底首次骤减。报告说,经季节性调整,截至7月21日一周内,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35.3万,比前一周修正后的水平大幅减少3.5万,是2011年2月份以来的最大降幅。此前一周,该数字环比攀升了3.4万,是2011年4月份以来的最大增幅。同期,波动性较小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四周移动平均值继续降至36.725万,是今年3月底以来的最低水平。
经验显示,如果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稳定在37.5万以下,则可表明就业市场雇佣需求强劲,失业率也会持续下降。金融危机之前,美国每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在28万至35万之间,金融危机期间这一数字大增,2009年3月达到峰值65.9万。
美国劳工部指出,根据以往经验,汽车制造商在夏季会削减部分产能,从而临时裁减部分雇员,不过由于今年汽车需求强劲,很多车企没有像往年一样削减产能,失业人数也随之减少。
而所有这些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大批美企正在从包括珠三角在内的中国悄然撤退,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在摇身变为“美国制造”,其中包括消费品巨头佳顿、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汽车巨头福特公司等。一些美企已经采取了一些小措施把制造业工作岗位转回到美国本土,如星巴克、GE等公司。
一个被广泛引用的例子是,美国香薰蜡烛厂(CBC)在亚洲生产的时候,由于生产地点的关系,导致其零售价无法和美国相比,供应链也比较长,不能把市场的需求反映在供货上,还要花不少资金去存放3-4个月的库存香料。该厂现已回迁美国,同样在中国和美国做一个蜡烛,运输成本可以节省很多,香料的库存量也可以降到最低,最大的节省就是能保持连贯性,无需考虑天气变化等额外因素带来的产品更改,美国工厂全是通过电脑管理原材料,但在亚洲就是靠人。不可回避的是,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亚洲搬回美国,人力成本上涨是必然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为中国制造大唱赞美诗,认为没了中国生产,对美国大部分人来说,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胀高企、质次价高的商品,直面的问题就是实际购买力的缩水。十几年以来,美国人享受惯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他们会为部分制造业的就业低迷放弃这种好处吗?
而实际上,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确已逐渐丧失。仍以CBC为例,CBC亚洲工厂的工资每年也在不断上涨,从2009年以来,中国和越南的工资每年涨幅在40%左右,同期运输费用的涨幅在5%-6%上下。未来亚洲地区的劳动力和运输成本还将不断上涨,以越南为例,劳动力成本将以每年10%的幅度上涨,运输费用年涨幅在5%左右。这和其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成本相比,差距已明显缩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