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磨料磨具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怎样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特征与走势

关键词 经济形势|2012-08-07 09:46:24|来源 北京日报
摘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刘世锦、余斌答问录:怎样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特征与走势最近,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刘世锦、余斌答问录:怎样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特征与走势

 

  最近,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形势是好的,经济增速保持在预期范围之内;但同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严峻,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联系到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关于我国上半年GDP增速“破八”和经济形势的种种议论,我们有必要请专家对近期我国经济形势和走势进行深入分析。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应本刊之约,对当前人们较为关心的经济形势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特点

 

  理论周刊:多年来,GDP增长率一直是人们判断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指标。上半年,我国GDP增长率为7.8%,这虽然高于我们制订的预期目标,但有些同志仍对我国经济形势产生一些担忧和悲观情绪。那么,究竟该如何认识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呢?

  刘世锦: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非常复杂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困难早有分析,为今年国民经济制订了7.5%的预期发展目标,上半年实现7.8%的增长,仍然高于这一预期目标。从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内需和外需增速均有所放慢,生产活跃度降低,产能利用率不足,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特点。

  一是出口短期内大幅波动。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长速度不仅明显下滑,而且出现大幅波动。1月份出口负增长,2月份增速达到18.4%,4月回落至4.9%,5、6月又有所回升,这是近年来少见的现象。除了季节性因素影响外,还有以下原因:欧洲经济剧烈波动,国际经济复苏进程波折,市场预期不稳,我国出口呈现短单化倾向,一定程度上导致出口增长的起伏;光伏、化肥、新电子产品等出口受美国“双反”、市场投放节奏等特殊因素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此外,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成为外部世界判断全球经济和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依据,内需收缩、进口增幅下降也间接拉低了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

  二是企业去库存、去杠杆并存。今年以来,生产侧的工业增加值、主要工业品产量、发电量等增速的降幅,总体超过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的降幅。生产侧与需求侧的偏离,主要是企业对未来经济增长和价格持悲观预期,调减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降低产能利用率。在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下调之后,货币条件改善,市场利率持续走低,但信贷有效需求不足。在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企业资产负债率也有所降低,表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去杠杆、去库存同时并存。

  三是产能过剩突出,经济效益下滑。在传统产业中,产能过剩已经从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汽车等行业,扩展到焦炭、电石、铁合金、铜冶炼、纺织、化纤等行业。在新兴产业中,由于不少地区采用多种刺激政策推动投资,产能快速扩张,部分新兴产业,如碳纤维、风电、多晶硅、锂电池、光伏等,先后出现产能过剩。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经营模式表现出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征。

  四是地区经济运行分化明显。1-6月份,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7%、10.6%、15.1%和15.5%。东部增速最慢,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中部增速延续下滑态势,已落后于西部。

  余斌:五是房地产市场出现新变化。从全国看,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已连续25个月高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连续20个月高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增速,预计全国房地产市场继续呈现回落趋势。但近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6月份,不少城市地价、房价出现上涨。贷款利率下调,在降低购房成本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房价预期。

  六是就业约束有所缓解,财政金融风险约束上升。就业和通胀是宏观调控中两个重要的压力测试指标,就业状况明显恶化常常成为调整宏观政策的依据。在本轮持续较长的回调过程中,就业压力尚不突出。就业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有所缓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但应注意就业指标是一个滞后指标,反映较为迟缓。如果短期内增长下滑过快,至少结构性就业压力仍会出现。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银行资产质量、企业资金链等方面的风险开始显现,经济增速下降使得这些风险点(环节)的脆弱性增加,可能引发局部甚至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

  刘世锦:上述新情况、新特点,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总体看,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初步企稳迹象,短期内大幅下滑的风险明显减少。随着需求约束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加快,结构调整将会有所进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预调、微调,对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望增加

 

  理论周刊:关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一种比较主流的判断是“我国经济仍在适度增长空间”。那么,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将面临一个怎样的状况?

  余斌: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处于轻度衰退状态,美、日经济温和复苏,新兴经济体下行趋势放缓,我国出口增长将有所回升;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望增加。

  第一,欧元区经济轻度衰退,美、日有望温和复苏。欧债危机可能反复,但短期不会引发全球性风险。欧盟内部防火墙尚未有效建立,任何负面消息都可能引发市场波动,欧债危机可能多次反复。近期,欧洲央行和救援基金采取了一系列救援行动,对稳定金融市场、舒缓债务危机将产生积极作用。欧元解体也不符合欧元区国家利益,危机会倒逼各方让步和协作,短期不会出现全球系统性风险。同时也应看到,欧元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建立财政联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达成政治联盟,其过程更为复杂持久。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处于轻度衰退状态。美、日经济保持温和复苏。根据历史经验,美国大选年的宏观政策反应更加及时灵敏,货币政策仍有刺激空间。日本灾后重建效应继续显现,虽然出口增长乏力,近期PMI指数也有所回落,但总体不改温和增长态势。我国对主要贸易目的地增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其总进口增速,说明在全球需求下行背景下,我国出口相对竞争力没有恶化;在出口占比中,对美、日和东盟均有所上升;随着进口价格指数回落,我国贸易条件有所改善;汇率升值预期明显降低,也有利于稳定出口。考虑到上半年各项“稳出口”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以及去年8月之后基数偏低,下半年出口增长将好于上半年。预计全年出口增长可达10%左右的预期目标,进口增幅略低于出口,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

  第二,内需增长降中趋稳,投资仍是稳定的中坚力量。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增长总体稳定。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政府消费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受家电、汽车及石油制品等增速下降影响,居民消费增速略有下降。但考虑价格下降和居民收入增长,以及鼓励消费政策的实施,实际消费增速基本稳定。但是,内需短期内能否稳定关键在于投资。下半年,鉴于房地产库存较高和开发商资金偏紧,房地产投资增长动力仍显不足,但受目前市场销售回升的影响,加上保障房项目一定的补充作用,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仍可以达到14%左右。基建投资将维持回升态势,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房地产投资下降的影响。考虑到地区产业转移、机器替代劳动、地方政府换届效应等积极因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望达到18%左右。

  当前,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积极因素正在逐渐积累。一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初步企稳,房地产销量回升,汽车等重要工业品产量增速明显提高。二是根据库存调整38-40个月的周期规律,本轮库存调整已经接近尾声。三是欧债危机的处置出现积极变化,美、日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国际经济形势总体没有变得更坏,大宗商品价格有望逐步趋稳。另外,近期我国降准、降息、支持民间投资等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对稳增长将发挥积极作用。总体看,需求侧降中趋稳,生产侧传递出积极信号,二者之间的偏离将会缩小。“中国经济时钟”也从衰退逐步走向复苏,给出了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初步信号。

  综合判断,随着宏观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将初步企稳并可能有所回升,三、四季度经济增长有望略高于二季度,全年GDP增速可达到8%或略高一点。但必须看到,目前经济回稳的基础仍不牢固,如果出现意外冲击,经济仍有可能重现下行态势。

 

  ■注重增长阶段转换期短期与中长期政策的衔接

 

  理论周刊:关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有专家提出我国经济整体上开始进入一个由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平台整理期”。那么,这种判断是否符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

  刘世锦:应该说,这是基于我国经济运行整体情况做出的一种判断。我本人也认为,我国经济增长阶段将在“十二五”后期进入一个转换期。

  本轮经济持续回调,已经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商业周期,是多重周期因素叠加和中长期增长潜力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短期看,我国正处于商业去库存和经济刺激计划的拉动作用减弱时期,也处于国际主要经济体大选的政治周期和国内换届时期。从长期看,全球都处在金融危机后新技术和新产业寻求突破的时期,新的技术周期尚在孕育之中,全球经济增长整体放缓。多重周期力量交织,使经济运行呈现十分复杂的局面。

  应该看到,经济增长既受宏观政策和短期需求变化的影响,更取决于特定发展阶段的潜在增长水平。二战后实现成功追赶的经济体,如日本、韩国、德国等,都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在人均GDP达11000国际元(购买力平价)时,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经济增长下台阶的情况,降幅达到3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路径,与这些成功追赶型经济体比较接近或相似。2011年,我国在人均GDP接近9000国际元。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今后一两年,将达到11000国际元左右。此外,我们分别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电力、汽车、钢铁等重要工业品产量的峰值进行了测算。上述研究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在“十二五”后期,我国经济增长将从高速转入中速增长阶段,潜在增长率将出现自然调整。

  近期经济运行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有很大可能性已经开始。一是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和空间明显缩小。2010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明显回落,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近十年来的接近30%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二是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回落,去年这些地区工业生产、投资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些地区经济总量接近全国经济总量的一半。这些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达到增速下降的时间窗口,增长阶段率先转换是符合逻辑的。三是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风险明显增加。人们对这些领域投资回报率的担忧,实质上是对其增长潜力的担忧。另外,城市化尚有较大空间,但由于我国经济规模大幅提升的基数效应,即便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在明显降低。这些都可能预示着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也预示着本轮经济调整不同于以往的短周期调整。即便下半年出现回升,经济增速不大可能也不宜回到原有高增长轨道。在增长阶段转换期,GDP增速维持在7%-8%是比较适宜的。实际上,从全球范围看这一速度并不低。

 

  理论周刊:GDP增速降低,经济进入转换期,将会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余斌: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阶段转换期的到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一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至为关键。特别要警惕并努力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试图回到以往高增长轨道的倾向。长期以来,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适应或习惯于高速增长的宏观环境,短期内难以接受增速的趋势性下降。增速一旦回落,容易出现不顾潜在增长率下降的事实,试图通过政策刺激使经济回到高增长轨道的倾向,结果不但不能恢复高增长,反而推高通胀和资产价格,形成泡沫经济,引发更大的风险。

  二是放任经济自行下滑的倾向。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后,由于原有预期被打破,新的稳定预期尚未形成,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明显增加。一旦遇到大的冲击,很可能短期内出现增长的大幅下滑或波动。对这种特点认识和重视不够,抱着对经济下滑不用过多担心的态度,忽视市场主体对经济减速需要逐步调整和适应的事实,政策应对不力,就可能由于经济增长短期过度下滑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经济增长转换期,也是市场主体逐步调整经营模式,市场、制度等风险逐步暴露和修复的过程。短期宏观政策的重点是处理好经济趋势性下降中的周期波动问题,既要防止过度刺激,使经济泡沫化,又要防止经济短期内大幅下滑、风险和问题骤然集中爆发。从当前的情况看,重点要防止第一种倾向。

  同时,经济运行短期大幅下滑的风险也需要高度警惕。当经济增速降低到7%或更低水平时,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将大幅度提高,财政收支压力明显增强,经济稳定的基础十分脆弱。因此,需要正确认识经济增速与结构调整的关系,避免将速度和结构调整对立起来,忽视速度与效益、速度与风险之间的转化关系。速度下降本身会倒逼市场主体调整结构,但当增速短期过快下滑时,经济关系绷得很紧,风险陡增,也就失去了调结构的有利时机。特别是在速度效益型赢利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适当的经济增速显然是必要的。

  还应看到,当前经济增速趋势下行,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现有体制机制框架内,资源优化配置受到限制,增长潜力难以有效释放的结果。因此,短期政策应与中长期政策有效衔接,着力深化体制改革,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激活增长潜力。

 

  ■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促进增长阶段平稳转换

 

  理论周刊: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下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那么,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如何牢牢把握这个总基调,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呢?

  刘世锦: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下半年的宏观调控应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并举,切实抓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积极谋划、启动中期改革,促进增长阶段平稳转换。稳增长,重点是保持经济增速处在与增长阶段转换相适应的合理区间,避免过度刺激和过快下滑两种倾向;防风险,重点是着力稳定市场预期,防范化解经济下行中显露的各种风险,防止部分热点城市房价明显反弹,防止资产质量差的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进一步增加;调结构,核心在于转动力,着力推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改革导向的供给政策,加快基础产业改革,破除资源优化配置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我国规模依然可观的增长潜力,促进增长阶段的平稳转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是坚持货币政策稳健基调,发挥积极财税政策作用。适度放宽贷款额度、存贷比等行政性控制措施,逐步取消贷款规模控制,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跟踪外汇占款变动,适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确保银行流动性平稳。支持信贷合理增长,实行中性的住房信贷政策。利用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的时机,引导汇率双向浮动,并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避免因财税收入增幅下降而引起的征收力度加大、非税负担加重等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推行加速折旧,鼓励企业技术设备升级。调整、完善“营改增”试点方案,加大减税力度,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营业税,切实减轻税负。适当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的救助力度。

  二是维护真实住房需求,防范一线城市房价反弹。继续严格控制投机、投资等不合理买房需求,限购政策不能放松,还需要根据情况变化加以完善。在按揭贷款利率下调,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现多种误读时,要加强正面宣传,稳定预期,引导刚性、改善型买房需求平稳释放。实行首付与利率反向调整政策,即在贷款利率下调时,适当提高首付比例,使购房人的支付能力不因利率政策的变化而变化,防止短期内支付能力变化引发需求大幅波动。

  三是保持基建投资合理增长。全面核查各级政府的在建项目,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经济社会效益优良的项目,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大基建等重大项目储备工作,按轻重缓急完善可行性研究,以备意外冲击之需。鼓励金融机构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分类评估,对资产负债优良的平台,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加强国土资源远景规划工作,对新城、新区建设给予指导。科学规划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城市排水体系、地下管廊体系、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基建投资增速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

  余斌:四是积极做好欧债危机应对预案。密切关注欧债危机演变动向,动态评估对我国贸易、资本流动和储备损益的直接冲击和影响,以及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和信心渠道的间接影响,并做好必要的应对预案。鼓励企业调整出口结构,提高自身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拓展欧盟之外市场。利用国际市场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有利时机和外汇储备充足的优势,适时增加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利用危机中估值偏低和进入壁垒降低的时机,鼓励我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积极并购欧元区优质企业和资产。

  五是支持产业升级和制造业发展也非常重要。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实施有关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升级和制造业投资增长。鼓励产业兼并重组、优胜劣汰,支持银行发放兼并重组(过桥)贷款和企业发行重组债券。积极推动地区产业转移,着力完善软硬件环境,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揽子”措施,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防范各类虚拟经济泡沫化苗头,引导资源要素流向制造业、实体经济领域。积极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高住房和城市建设标准,推动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建设。(整理:李庆英)

 

  专家·语萃

  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初步企稳迹象,短期内大幅下滑的风险明显减少。随着需求约束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加快,结构调整将会有所进展。随着宏观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将初步企稳并可能有所回升,全年GDP增速可达到8%或略高一点。

  ◆下半年的宏观调控应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并举,切实抓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积极谋划、启动中期改革,促进增长阶段平稳转换。

  余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

  ◆面对经济增长阶段转换期,特别要警惕并努力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试图回到以往高增长轨道的倾向;二是放任经济自行下滑的倾向。

  ◆当前经济增速趋势下行,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在现有体制机制框架内,资源优化配置受到限制,增长潜力难以有效释放的结果。因此,短期政策应与中长期政策有效衔接,着力深化体制改革,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激活增长潜力。

 

  ◇名词释义

  “生产侧”与“需求侧”

 

  GDP核算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生产法,二是支出法,三是收入法。所谓“生产侧”就是从生产法核算角度,分析生产和供给状态。而“需求侧”则是从支出法角度观察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和净出口,日常分析中通常用“三大需求”代替,即社会消费品零售、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

  “中国经济时钟”

  “中国经济时钟”,其纵轴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同步周期指数,横轴为CPI,交叉点为二者历史均值点,由于图形似钟而得名。这也是国际广泛采用的分析工具,只是具体应用中纵轴指标选取各有差别。(陈昌盛)

 

  ◇主题链接

  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六大亮点

 

  上半年,我国经济在缓中趋稳的同时,也呈现出六大亮点。一是农业风调雨顺,生产形势较好,特别是夏粮九连增,继续获得大丰收。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生活进一步改善。上半年虽然经济增长持续回落,但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三是物价涨幅进一步回落,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趋缓。上半年,在国家一系列稳定物价政策的作用下,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四是结构调整继续取得新的进展。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9.4%,增幅低于全部工业。五是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42项实施细则全部出台;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进展顺利;等等。六是财政金融运行基本平稳。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2%,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1.3%,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支出增长更快。

 

  ◇主题延伸

  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若干主要观点

 

  ◆中国完全有可能在今明两年保持高速稳定发展

  原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改善的空间很大,项目也很多,充足的财政能力加上巨大的经济需求,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的高速度增长完全有可能。面对世界经济下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政府具有足够的财政空间和产业升级空间,完全有可能在今明两年保持高速稳定发展。

  ◆区域差异将会转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将会转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之后,客观上由于增长的基数效应以及资源约束、环境约束等多方面的原因,增长成本上升,增长速度相对来说会比此前放慢。

  ◆东、中、西三类地区将形成中国版本的雁阵模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想把中国的产业转过去甚至一个比较小的份额,该国的劳动力就马上会出现不足,劳动力成本也就会相应提高,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们替代不了中国,中国可能还要靠自己的区域分工来延续比较优势,会在东、中、西三类地区形成中国版本的雁阵模型。

  ◆应抓紧制定符合中国大国发展战略要求的产业转移规划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要抓紧从国家层面制定符合中国大国发展战略要求的民营企业产业转移规划。即便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跨区域转移或空间布局的大范围调整,大都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政策支持。制定国家层面的民营企业产业转移规划,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转移效率,提高民营企业产业转移的经济收益,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经济进入“平台整理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中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仅是“稳增长”,更要“稳政策”、“稳预期”。中国经济正面临由“超高增长”到“次高增长”甚至“中速增长”的长期拐点,整体进入“平台整理期”。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磨料磨具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郑州玉发磨料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