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前言由于超微碳化硅细粉(D50分别在800nm和600nm,按照清华大学粉体工程系盖国胜教授的定义为亚微米粉体)高的热震稳定性,大的比表面积,强的表面活性以及与其它材料结合所产...
一、前言
由于超微碳化硅细粉(D50分别在800nm和600nm,按照清华大学粉体工程系盖国胜教授的定义为亚微米粉体)高的热震稳定性,大的比表面积,强的表面活性以及与其它材料结合所产生的奇异的光学现象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金属陶瓷的制备。这不仅增加金属陶瓷的强度,耐磨度,而且增加了某些金属陶瓷制品外表随观看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颜色的——随角异色效应。
二、进行该实验的原因
由于国内工业技术的飞速提高,亚微米级的微粉应用越来越广泛,生产亚微米级的微粉前景十分广阔。郑州市新大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并且市场部也在“Alibaba大市场”的作了推广。浙江义乌精细陶瓷公司的涂先生看到后,要求新大新公司提供平均粒径在800纳米左右的碳化硅微粉,用于对金属陶瓷工艺品的表面颜色改良的实验。于是,新大新公司与浙江义乌精陶一起进行了此实验。
三、实验
1.亚微米碳化硅微粉的制备
碳化硅采用圣戈班供应我公司的大结晶,石油焦冶炼的黑碳化硅,粉碎采作我公司自行研制的TM—XDX-SIC-III型粉碎机。经工艺参数优化,粉碎水流压力为0.2Mpa,分级频率为40Hz研磨次数为一次,三次提纯,电炉烘干,微粉D50为600微米和800微米SiC Min99%。
2.把两种不同粒径的碳化硅微粉分别添加到制造金属陶瓷的原料当中去,用电阻炉,按照一定的升温曲线,加温至1450℃,保温24小时,逐渐冷却后出窑。
四、结果讨论
1.用TM—XDX-SIC-III处理的亚微米微粉,经处理后颗粒形状大多为片状和块状,无团聚,颗粒分布均匀。
2.在金属陶瓷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制作了二种样品……一种是加入D50在800纳米的微粉,一种加入D50在600纳米的微粉,第三是不加入碳化硅微粉的样品。
3.烧制以且相互比较,不加入碳化硅微粉的颜色与原来没有什么变化,而加入D50在800纳米样品与不加碳化硅微粉的样品比,外表颜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面细腻光滑,而加入D50在600纳米的样品外观更加细腻光滑,颜色也有变化……发出一种宝石兰的颜色,并且随着观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颜色也有所不同,这正象清华大学粉体工程系教授盖国胜论述的一样……半导体材料,通常情况下很难发光,但当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可见光发射现象,并且粒径越小,发光强度越强,发光光谱蓝移(见盖国胜著《超微粉体技术》P5)。
由于超微碳化硅细粉(D50分别在800nm和600nm,按照清华大学粉体工程系盖国胜教授的定义为亚微米粉体)高的热震稳定性,大的比表面积,强的表面活性以及与其它材料结合所产生的奇异的光学现象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金属陶瓷的制备。这不仅增加金属陶瓷的强度,耐磨度,而且增加了某些金属陶瓷制品外表随观看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颜色的——随角异色效应。
二、进行该实验的原因
由于国内工业技术的飞速提高,亚微米级的微粉应用越来越广泛,生产亚微米级的微粉前景十分广阔。郑州市新大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并且市场部也在“Alibaba大市场”的作了推广。浙江义乌精细陶瓷公司的涂先生看到后,要求新大新公司提供平均粒径在800纳米左右的碳化硅微粉,用于对金属陶瓷工艺品的表面颜色改良的实验。于是,新大新公司与浙江义乌精陶一起进行了此实验。
三、实验
1.亚微米碳化硅微粉的制备
碳化硅采用圣戈班供应我公司的大结晶,石油焦冶炼的黑碳化硅,粉碎采作我公司自行研制的TM—XDX-SIC-III型粉碎机。经工艺参数优化,粉碎水流压力为0.2Mpa,分级频率为40Hz研磨次数为一次,三次提纯,电炉烘干,微粉D50为600微米和800微米SiC Min99%。
2.把两种不同粒径的碳化硅微粉分别添加到制造金属陶瓷的原料当中去,用电阻炉,按照一定的升温曲线,加温至1450℃,保温24小时,逐渐冷却后出窑。
四、结果讨论
1.用TM—XDX-SIC-III处理的亚微米微粉,经处理后颗粒形状大多为片状和块状,无团聚,颗粒分布均匀。
2.在金属陶瓷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制作了二种样品……一种是加入D50在800纳米的微粉,一种加入D50在600纳米的微粉,第三是不加入碳化硅微粉的样品。
3.烧制以且相互比较,不加入碳化硅微粉的颜色与原来没有什么变化,而加入D50在800纳米样品与不加碳化硅微粉的样品比,外表颜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面细腻光滑,而加入D50在600纳米的样品外观更加细腻光滑,颜色也有变化……发出一种宝石兰的颜色,并且随着观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颜色也有所不同,这正象清华大学粉体工程系教授盖国胜论述的一样……半导体材料,通常情况下很难发光,但当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可见光发射现象,并且粒径越小,发光强度越强,发光光谱蓝移(见盖国胜著《超微粉体技术》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