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铁定”今年7月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下称《规划》)将再度遭遇延期,被一竿子打到了年底。2010年8月,工信部完成该《规划》的起草,随后征...
“铁定”今年7月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下称《规划》)将再度遭遇延期,被一竿子打到了年底。
2010年8月,工信部完成该《规划》的起草,随后征求各方意见,计划于今年底出台。2011年3月,工信部高官称该《规划》计划于本年年中出台。2011年7月,《规划》上报国务院。2011年7月,发改委有官员表示,本月该《规划》不会出台,正式出台时间或在今年年底。
此《规划》的出台可谓一波三折。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各方在发展路线上难以达成共识是《规划》频频推延的主要原因。”政府方面,工信部倾向于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条腿走路”;科技部倾向于优先发展电动汽车;发改委则认为短期内应以混合动力汽车为过渡,中长期发展到充电式的纯电动汽车。而企业方面,纯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两大方向性技术路线至今争议不断。国家电网公司倾向于换电方式,但是汽车厂商更加倾向于充电方式。
新能源汽车的“尴尬”现状
新能源汽车近两年俨然成为产业界的一颗新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近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各种新能源汽车相继问世,在燃料电池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远远小于传统汽车与国外的差距。
不过,新能源汽车在发展方向及目标上却仍未明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统一标准缺位、企业各自为政以及多头管理的尴尬状态。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电动汽车执行的行业标准有七八十个之多。在政策性法规之外,公安部有公安部的标准,交通部有交通部的标准,统一标准的缺位问题十分突出。“这是电动汽车行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从科技部推行“十城千辆”到“863工程”再到“三纵三横”,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制定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但是行业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新能源企业发展的手脚。
除此之外,相对于政府和企业的“热情”,新能源汽车市场却显得有些“冷清”。由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市场配套设施尚不完善以及销售价格不低,导致新能源汽车国内保有量与规划数字相去甚远。
《规划》出台需要摸清“家底”
“新能源汽车可能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次振兴或者真正崛起的机会,必然需要一部完整成熟的《规划》。将出台时间推迟至年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的具体方案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汽车行业研究员铁志海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胜茂也指出,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未来良好发展前景的吸引下,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了一大投资热点,各路资本聚焦到新能源汽车产业。不过随着“世界领先”“弯道超车”的技术不时见诸报端,已经模糊了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差距。
对此,李胜茂建议,在《规划》出台之前,首先,政府有关部门互相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和合作,在求同存异中不断完善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其次,要加强对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调查研究,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信息准确的技术上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企业则要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究,以坚实的基础迎接市场的挑战;并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地方政府的沟通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铁志海表示。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