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十二五”规划中,比产能规划更重要的命题已迫在眉睫——要弥补汽车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缺失,根治“大城市病”所带来的道路严重拥堵、尾气排放超标等痼疾。“十二五”乃中国汽车实施“由大...
在“十二五”规划中,比产能规划更重要的命题已迫在眉睫——要弥补汽车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缺失,根治“大城市病”所带来的道路严重拥堵、尾气排放超标等痼疾。“十二五”乃中国汽车实施“由大到强”的最恰当时机;但产能过剩,将是汽车业面临的难以承受之重。 众多业内专家认为,年产销超过4000万辆的规模已严重超越了目前中国社会的承受能力。从北京、广州相继出台的汽车限购令即可见一斑。应当看到,目前曾经消费能力最为强劲的一线城市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中国汽车向二、三线城市的转移和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而如何实现从量到质、从大到强、从规模向效益的转变,这才是中国汽车业下一步必须面对的最重要问题。 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在今年将铁定降温。财政部宣布,购置税优惠政策、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认为,这体现了国家对汽车消费过热的担忧。此前几年国内车市增长太快,缺乏理性,常态化的增长应该在10%左右比较合理。但是,迅速降温也将出现产能过剩的隐忧。据悉,由于2010年多数厂家出现供不应求现象,企业都纷纷发布扩产计划。 随着国内市场日趋饱和,中国汽车企业必须要开拓海外市场,所以在价格优势丢失之后,必须转变出口方式,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认为,我国汽车出口仍是粗放性的增长方式,企业多是依靠拼价格、拼规模来扩张。特别是很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出口的产品主体也太多,企业的品牌缺失,境外的营销网络缺失,质量得不到保证,出口秩序混乱。 现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从发达国家延伸到发展中国家,从单个国家延伸到多个国家联手,从原来一些简单的关税手段延伸到技术性的标准,从产品的低端延伸到高端,这也是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一个非常大的因素。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差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价格过低,导致为了降低材料的档次,牺牲了一些中间环节。另一方面是售后服务和培训跟不上,我们境外的营销服务,都是委托给当地经销商,这些经销商还停留在进出口环节,连生产环节都没有进去。很多公司都是皮包公司,倒闭了就完了。 今年商务部准备支持几个龙头汽车企业,在国外搞营销网络试点,主要是做一个政策示范作用,因为如果没有营销网络、没有品牌,这个企业根本就没有抵抗能力。还有一项措施,就是要切切实实规范出口秩序,在出口资质上想一些办法,慢慢地提高门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