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月18日上午,皖江磨料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四新得知省有关部门近期在合肥开展人才招聘活动的信息后,当即决定拿出26个职位来招揽科技人员。陈四新告诉笔者,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广纳技术...
5月18日上午,皖江磨料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四新得知省有关部门近期在合肥开展人才招聘活动的信息后,当即决定拿出26个职位来招揽科技人员。陈四新告诉笔者,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广纳技术人才,以技术来支撑发展。 皖江磨料集团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多种规格高压开关铝镁合金壳体和小模数螺旋伞齿轮的专业制造民营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以引进、培养大中专毕业生为着力点,以加大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为科技创新的载体,使公司产品技术不断升级,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
建立一支研发队伍,拥有充足的研发资金是科技创新的基本保障。该公司下设技术研发部,拥有科技人员51人,占职工总数的35.2%;科技人员中从事产品研发人员为19人,占职工总数的13.1%。近年来,公司每年提取销售收入6%以上资金作为项目研究开发经费,并建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费管理办法》,实现专款专用。对每年年初立项的研究开发项目,公司与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责任书,并建立了对项目研究开发过程全程跟踪监督的机制。
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工作。高压开关壳体的焊接是壳体加工技术的主要环节。在传统工艺拉伸过程中,由于拉伸方向不稳定,往往出现起皱、破裂等问题,且成品合格率低。对此,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一次拉伸成型”技术进行攻关,采用自行设计的“筒体侧面开口拉伸装置”,并申报国家专利。该项专利技术解决了筒体与法兰管连接成本高和密封性不好的问题,彻底改变了传统焊接弊病,改善了产品外观质量。由于铝镁合金的焊接性较为特殊,过去国内采用的是传统焊接工艺,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氧化、气孔、热裂纹、烧穿和塌陷等缺陷,严重影响产品的合格率,返修成本加大。该公司积极转化发明技术成果,大胆采用新焊接方法,控制母材和焊接材料的水分以及焊接空间的湿度等,解决了焊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返修成本降低了50%。
以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皖江磨料公司取得丰硕成果,共取得13项科技成果,通过自主研发或独占许可的方式获得了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部分成果应用填补了安徽省空白。企业还于去年底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1至4月份实现销售收入42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