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磨料磨具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光伏下半场—光伏产业凛冬已至!

关键词 光伏|2024-08-19 14:31:59|来源 新能源新技术
摘要 光伏产业凛冬已至。因供需严重失衡行业步入下行调整周期,映射到二级市场表现为大部分光伏企业股价阴跌不断。截至第一财经记者今日发稿,WIND光伏指数(884045)下跌至2454.85...

  光伏产业凛冬已至。因供需严重失衡行业步入下行调整周期,映射到二级市场表现为大部分光伏企业股价阴跌不断。截至第一财经记者今日发稿,WIND光伏指数(884045)下跌至2454.85,近20日下跌11.54%,今年以来已经下跌31.24%,光伏板块创下近三年来的新低。

  除了受整体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影响外,光伏行业产能供需失衡导致的竞争格局恶化和盈利预期走弱,是影响资金进出的主要原因。今年2月,光伏板块曾跟随市场快速反弹并于3月中旬见顶,后续重回下跌通道。

  历史最差时刻,全产业链跌破现金成本

  从本周最新披露的2024年中报预报情况来看,当前光伏制造各产业环节发展环境已发生根本性改变,今年年初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预言的“行业正处在历史最差时刻”也颇为直观地反映在各家企业的成绩单上。

  仅以9日晚间最新披露的三家光伏头部企业业绩为例,仅此三家企业上半年预计亏损上限总计达到120亿元。隆基绿能预亏48亿元至55亿元,通威股份上半年预亏30亿元至33亿元,TCL中环上半年净亏29亿元至32亿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司业务增量不增收、对参股硅料企业的投资收益减少,预计计提存货减值金额45亿元到48亿元。”隆基绿能认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光伏组件销量同比增长,但是受制于光伏行业整体供需错配,公司各环节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大幅下降。

  增量不增收的背后,是供需矛盾难解导致的产业链价格全线下跌。

  隆基绿能表示,2023年四季度以来,光伏组件集采招标投标价屡创新低。主流产品价格快速下跌,且下跌幅度超过行业成本下降幅度,跌价迹象明显。

  TCL中环表示,今年上半年光伏产业链硅料、硅片以及电池片等主要环节产品价格下跌,至2024年第二季度,各产业环节基本处于销售价格和成本倒挂、普遍亏损甚至现金成本亏损的状态,导致公司经营业绩承压。

  光伏主产业链从上至下可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截至目前,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

  在本轮震荡周期内,光伏整体产能扩大了约3倍,但利润率下降约七成。

image.png

       从实际数据来看,头部厂商并非不具备开卷理论效率的能力,隆基绿能屡次刷新晶硅单结电池、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的转换效率纪录,现已分别突破至27.3%、34.6%。

image.png

       对头部厂商来说,转换效率、功率代表着技术实力,而不再是简单的获客噱头。

       事关内卷

       尽管头部企业转换效率都处于第一梯队,但选择押注的技术路线各有不同。

       2023年以来,HJT、TOPCon、BC技术路线齐头并进,业内对未来技术路线将会是哪条争议颇深。如果回顾光伏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技术路线总是多线并举,市场从来择优敲定最终的主流。从历史的角度看,PERC曾由于更高效率和更低单瓦成本,赢得了长达多年的市场。

       未来市场也依然会以此逻辑演进。正因如此,隆基绿能钟宝申才会在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郑重表示,“在未来的5—6年,BC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

       也正因此,偏爱TOPCon的声音才会如此嘹亮。2023年以来,TOPCon技术由于难度不高、成本降速更快等优势成为2023年的N型主流技术。根据InfoLink的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底,TOPCon电池的名义产能已达到560GW,HJT和BC电池的产能则分别为45GW和48GW。

       但TOPCon并非“稳赢”。首先是老生常谈的过剩问题,TOPCon产能重复建设态势已相当严重,大量同质化产品令许多厂商失去了活力。今年以来,已有大量厂商传出停产消息。对这些厂商来说,停产意味着市场几乎不会再为其打开。560GW的有效产能正在持续缩水。

       TOPCon还面临着转换效率上限难题。多家企业都宣布自己的TOPCon电池效率突破26%,已经逼近理论上限,未来提升空间已然不大。企业继续提高效率与量产需要付出的代价难成正比。

       2023年,光伏行业的几大龙头企业发布的新品组件标配几乎全部为600W+的光伏组件,央国企的招投标功率要求还普遍在550W左右的时候,部分一线厂商依靠组件面积红利已经推出了700W组件。

       到了今年,新品发布700W依然是其宣传重点,但随着700W+旗号被更多厂商打出,营销带来的红利期即将过去。

       BC、HJT技术由于转换效率上限高于TOPCon,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HJT技术的降本始终在路上,目前产品主要销往对价格不十分敏感的海外,短期内能否对TOPCon或BC发起挑战,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而关于BC技术路线的当前状况,隆基绿能副总裁佘海峰表示,隆基HPBC技术从实验到量产花费共七年时间,但花了4年时间来确定BC是未来单晶硅的一个理论终结方案。目前,隆基已经解决了由于工艺复杂导致的成本高、量产良率低的问题,而且隆基BC一代产品成本可以和PERC持平。

       要知道,2023年底,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曾经表示,BC技术成本已经和同类技术非常接近,略高于传统PERC技术。这说明隆基绿能降本速度十分可观,BC技术路线优势正在凸显。

       目前技术路线赛跑的三条技术路线各有长短,TOPCon缺的是未来,HJT缺的是速度,而BC缺的是信任。

       行业变局

       光伏行业的底层逻辑是降本增效。

       隆基HPBC发展至今,已经进入到了2.0时代。钟宝申表示:“在HPBC一代的基础上,HPBC二代在效率上和性能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所以说,它不是基于一代的持续精进、不是一些小的创新,而是有了一些大的结构上的变化,同时性能上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所以,我们把它命名为HPBC二代。”隆基HPBC 2.0相比当前的TOPCon产品,全生命周期综合发电效率提升6%至8%。

       隆基HPBC 2.0产品大幅度降低了光伏电池的衰减,高温环境中可靠性表现更优,在弱光环境中发电更佳。在与光伏组件可靠性相关的隐裂问题上,隆基HPBC 2.0产品全面改善了脱层等最常见的失效问题。同时,全面改善了光伏组件辐照不均或局部被遮挡情况下的发电与可靠性表现。

       光伏行业的运行逻辑还面临着新变化。光伏电站收益正在变得不稳定,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4.5亿千瓦,消纳难题已无法回避。

       有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项目参与市场化交易比例约44%,参加现货市场比例约10%,2024年这一比例会持续提升。

       今年4月1日已生效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明确了电网企业无需再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该办法适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

       今年以来,由于电站收益变化,电站开发商对投资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电站投资厂商等待组件降价的理由更为充分。组件厂商陷入了出货不利的困境,出现这种情况的核心逻辑为组件厂商能打动客户的只有价格。

       在行业面临瓶颈时,组件厂商开始重新思考用户需要什么。随着电站终端的单瓦成本越来越低,电站收益出现波荡,用户的需求也开始发生了微妙变化,单瓦成本在未来不会是用户唯一诉求。

       隆基最早提到了深度满足客户需求。

       2023年10月以来,隆基连续发布Hi-MO X6防积灰和耐湿热组件、Hi-MO 9等,凭借外表美观、转换率高、安全可靠等优势,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产能过剩局

       根据工信部数据,2023年上半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为60.6万吨、253.4GW、224.5GW、204GW,增幅均超65%。各机构对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在280-350GW之间。

       仅从产量数据来看,2023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已经非常明显。这其中还不乏扩更大规模的产能。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悬在光伏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受此影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价格大幅下降。以致密料为例,价格从30.51万元/吨,跌至6.64万元/吨,跌幅高达78.24%;硅片、电池价格同样腰斩。组件中标价格从2元/W的高位跌至1.2元/W左右。

image.png

       产业链价格持续走低,下游降价预期提升,各环节经营压力巨大。今年上半年通威、大全能源、新特能源等硅料巨头业绩涨幅均大幅下跌,单纯组件企业也出现了营收下滑的现象。

       光伏企业如何应对“产能过剩局”,产能过剩又对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1、用扩产淘汰落后产能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长期关注光伏制造业的扩张情况。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企业掀起了一轮的扩产潮。进入2023年之后,光伏制造业扩产呈现出扩产规模更大,技术路线先进,产业布局趋于集中的特点。

       截止目前,2023年,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爱旭股份、正泰新能等头部企业已经官宣了多个百亿元扩产项目,其中多为一体化产能。甚至包括晶澳科技、阿特斯、晶科、通威从硅片到组件端的一体化项目。这些项目通过高集中度、规模效应达到降本的目的。

image.png

       从技术方面而言,当前处在新一轮技术迭代周期。扩产的企业争相拥抱新技术产能,特别是当前处于优势的TOPCon技术更是受到扩产企业的追捧。

       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统计,截止上半年,有59家企业布局和规划TOPCon电池项目,总计产能达到940.5GW,涉及投资金额4398.82亿元。据统计,截止2022年底,我国光伏电池产能为490.47G,如果签约规划的TOPCon产能落地,则意味着在短期内N型TOPCon就将完成技术迭代,成为新的主流技术。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磨料磨具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郑州玉发磨料集团有限公司